

本幅鉴藏印钤“张鏐”、“吴桢”、“周生”。
此帖是《宋贤遗翰册》中一页。按朱熹《年谱》,宋绍熙五年五月知潭州,《宁宗本纪》言:“七月庚午,召秘阁修撰知潭州朱熹诣行在。”文中“辛苦三月,已不胜郡事”,即五月至八月,在任正好三个月。“告归未获”,指朱熹在六月曾“申乞放归田里”。文中所提及诸事多为绍熙五年事,故推算此帖为绍熙五年作品,朱熹时年65岁。
《大桂驿中帖》书法纵逸不拘,醇古自然,意态畅达,如烟云舒卷,意在行文,有自得之趣。如詹景凤所言:“不以书名,固以学掩之。”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徽州婺源人,寓居建州。绍兴十八年进士。光宗朝官至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是一位著名的道学家。庆元中,韩侂胄禁朱熹之学,落职罢祠。庆元六年卒,年72岁。朱熹著述甚丰,有《朱熹文集》一百卷,《朱徒问答》八十卷,《别录》十卷。朱熹工书,早年学钟繇(后人误作曹操),《书史会要》说他:“善行草,尤善小字,下笔即沉着典雅。”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本纪
纪传体史书中帝王的传记。清内府将各朝帝王的《本纪》单独缮写成帙,列架陈设,有彰显和敬承之意。
詹景凤
詹景凤(1532—1602年),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安徽休宁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举人。曾为吏部司务。擅诗文书画,有名于时。长于墨竹,画法瘦劲;亦工山水,取法倪瓒、黄公望。深于书学,学王羲之、王献之,精书画鉴赏,与项元汴、王世贞等名家往来交游。著有《画苑》《书苑补益》《东图玄览》《詹氏小辨》。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