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孟坚《自书诗》卷释文
本幅鉴藏印钤项元汴诸印及“伍元蕙俪荃”、“伍氏俪荃平生真赏”、“六湖”、“罗六湖家珍藏”、“潘健庵图书印”、“延龄心赏”、“端溪何叔子瑗玉号蘧庵过眼经籍金石书画印记”等印55方。
卷前落款赵孟坚《水仙》图,是旧伪本。卷后元张绅、明都穆、清陈宝琛题观。
此卷诗中所称“大年、永年”兄弟,均宋宗室,以善画知名。大年名令穰,永年名令松,均为宋太祖赵匡胤子燕王德昭四世孙。署年款“开庆元年”(1259年),赵孟坚时年61岁。
此为赵氏晚年之迹,笔力雄健,纵逸豪放,有黄庭坚书风。而结体瘦劲,中宫紧结,欹侧俯仰之势则师法米芾,自有标度,为其晚年代表作。
清端方《壬寅消夏录》著录,《海山仙馆藏真帖》翻刻。
手卷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赵孟坚
赵孟坚(1199—1264年),字子固,号彝斋,浙江海盐人。宋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擅画水仙、梅、兰、竹石。梅学扬无咎,竹师文同,并将文同画墨竹的笔法用于画墨兰。其墨兰画法对元、明、清画坛影响很大,被推为墨兰宗师。
项元汴
项元汴(1524—1590年),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漆园傲吏等,收藏家、画家。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贮于天籁阁中,其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储藏之丰,甲于海内,精鉴赏,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鉴藏印数十方。工绘画,兼擅书法。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等。
《自书诗》卷释文
“约山中友” 望极秋空无片云,前山历历见遥岑。 新鸿渐到边尘静,旧雨不来汀草深。 仙李有时曾入梦,伯桃死浚少知人。 如君真是忘机者,海上沤盟便可寻。 “宋饭冰” 欲共谈诗一解颐,停云空惹思依依。 梅花赋就广平老,杨柳门闲靖节凋。 驿路数程征马瘦,家书千里过鸿稀。 思君怕倚阑干北,拄笏看山竟落晖。 “北窗” 北窗隐几乐吾天,莫遣新愁到耳边。 一帽好花供醉舞,半杯凉月伴闲眠。 故人自欲辞文叔,明主何尝弄浩然。 留取长安遮日手,养成指甲理朱弦。 “拜霞屿待制伯祖墓下” 难寻华表与丰碑,三尺坟台山四围。 翁仲多年苍珮剥,子孙寒食纸钱稀。 瘦藤拔地长蛇走,灌木维垣野鼠肥。 远也久违乡族去,忍将椒酒酹斜晖。 “高卧” 人生天地一『0159』庐,耕凿虽劳乐有余。 因阅杜诗删旧稿,为观羲帖习行书。 山公醉后犹骑马,渭叟闲来只钓鱼。 世道秋风总萧索,何如高卧白云居。 “雨余” 两两鸣鸠语画檐,雨余芳草欲生烟。 甕头酒熟常留客,象外诗成颇类仙。 扬子有才犹执戟,渊明无事合归田。 地偏时事人传少,收拾琴书且昼眠。 “元友山南山新居” 桃柳参差出短墙,小楼突兀瞰湖光。 出门便与青山对,读易能消白日长。 砚石洗来如玉润,药苗晒得似茶香。 邻僧亦有通文者,常把诗来恼漫郎。 “再赋” 幽居稳占南山下,人迹稀踈水竹村。 转巷始知犹有路,傍湖更好别开门。 酒尊尽日尝谋妇,诗课闲时略抱孙。 孤鹤不来高士少,暗香且伴月黄昏。 “答胡苇杭” 久矣相期物外游,长风吹不断闲愁。 两山翼翼青如舞,双鬓颾颾白始休。 蕉鹿梦回天地枕,蒪鲈兴到水云舟。 旧藏方镜明如月,看去看来又一秋。 “次胡苇杭韵” 曾识清明上已时,懒能游治步芳菲。 梨花半落雨初过,杜宇不鸣春自归。 双塚年深人祭少,孤山日晚客来稀。 江南尚有余寒在,莫倚东风褪絮衣。 “送王仙麓史君赴道州踅归三山” 家山小为离支留,征斾催行莫待秋。 应有矮奴骑竹马,相随迓吏拜兰舟。 舜山如画当楼见,楚水浮香绕郡流。 念我有亲头雪白,云龙追逐恨无由。 “奉寄恬上人” 竹筇轻健草鞵宽,野外消磨半日闲。 病叶已霜犹恋树,片云欲雨又归山。 灯分寺塔晴偏见,水隔渔家夜不关。 愧我莫如沙上鹭,霎时飞去便无还。 “闫氏园池” 真妃已返凤台仙,独立池亭思怆然。 海岳不传青鸟信,石房谁抱白云眠。 宫桃移种难生实,院箨初翻又引鞭。 凝碧荒凉弦管静,萍花浮满钓鱼舡。 “江上送友” 知尔怀亲忆故州,相逢沽酒且迟留。 夕阳有恨荒荒白,江水无声泯泯流。 孤鸟出潮投渚尾,野芦飞雪压船头。 却愁明月中秋近,不得同登庚亮楼。 “送刘竹间归庐陵” 驿路梅花漠漠寒,狨衫絮帽出长安。 悬知客久归心切,自觉交深别语难。 春入西江随马去,山留残雪待人看。 青原白鹭如相问,十载湖滨只钓竿。 “道场山” 山行龟背路羊肠,伏虎禅师古道场。 老木阴中安御坐,白云堆里抚僧床。 勺泉清澈涵秋味,尖塔孤撑界夕阳。 笑月亭空人影散,松风如雨动天簧。 “何山” 溪转峰回一径平,田头白水照人清。 寺因何氏封山姓,客把坡诗证地名。 萝月长随行道影,杉风犹带读书声。 云津桥下潺湲急,僧濯袈裟客濯缨。 “新安郡圃” 台榭凌空眼界宽,得闲来此独冯栏。 春浮练水蒸城润,雪被黄山入座寒。 古树巢空群鸟散,荒池沙满碎漂乾。 白云在望归期定,不见青油护牡丹。 “拜孙花翁墓下” 水仙分地葬诗人,一片荒山野火焚。 荐菊有亭今作圃,扫松无子漫留坟。 蜗牛负殼粘碑石,老鹳携雏入陇云。 欲把长箫歌楚些,却怜度曲不如君。 “兵问有歌舞者” 边尘未定苦无谋,年少金多绝不忧。 野战已酣红帕首,涂歌犹醉锦缠头。 蛾贪银烛那知死,月恋金尊不照愁。 亦欲辟秦高隐去,桃花源上觅渔舟。 “寄董无益” 邮铃带箭发纷纷,何日山深耳不闻。 迁客无乡难辟祸,饥民失业半充军。 马蹄乱踏湖西雪,鹰阵平拖塞北云。 我亦懒谈今世事,自看吊古战场文。 “题小阁一团和气” 斫窗粘纸着方床,四面虚明取乡阳。 毡席坐来终日焕,皮簾揭动北风凉。 挂瓶水满梅花活,折鼎汤鸣芋子香。 布被蒙头晝眠熟,不知门外雪洋洋。 “董静传挂冠四圣观” 静挼秋绿洗荷衣,问隐孤山只鹤随。 得酒可谋千日醉,挂冠犹恨十年迟。 云和家有仙人谱,石鼎今无道士诗。 莫对梅花谭世事,此花曾见太平时。 “刘悦心入道三茆观” 鶡冠高挂九松颠,去洁三茆香火缘。 相国向犹为道士,将门今又出神仙。 坐看红日生沧岛,吟寄青衣入洞天。 跨鹤归来云舍近,西风井邑只依然。 “同扬心乡过孤山访静传不遇,自游和靖祠下,明日奉寄二高士” 飞仙又向别峰游,竹下闲房且小留。 满鬓朔风吹客帽,倚阑落日在涌舟。 梅花路冷难寻塚,葑草田荒半作洲。 独往独来沙鸟怪,山空木短使人愁。 “酬邓山房尊师” 山房闲伴白云栖,琴不须弹听者稀。 北道主人新拜号,西州隐士旧传衣。 粵亡未合鸱春去,蜀远难随杜宇归。 亦欲共君联石鼎,龙头豕腹怕机讥。 “不应聘高士” 束书入谷起征君,盥耳渊栖似不闻。 知有故人来问字,喜无逋客为移文。 忍贫羞说黄金尽,爱老慵将白发芸。 独倚高楼南北望,青天依旧有闲云。 “怀古” 吹杀青灯炯不眠,满衿怀古恨绵绵。 江东曾识亘司马,沧海难追鲁仲连。 吴岫月明吟木客,汉宫露冷泣铜仙。 何时一酌桃源酒,醉倒春风数百年。 “和范爱竹三首” 半生豪气学元龙,湖海惟知敬数公。 徒有贞心招隐逸,恨无巨眼识英雄。 天衢骑马衣冠异,雨屋鸣鸡杼柚空。 西崦东屯何日了,定应愁老浣花翁。 秉烛追游忆盛时,懽悰终较昔年稀。 柳多客折凉阴薄,薇少人餐雨绿肥。 蝴蝶觉来方识梦,海鸥飞去未忘机。 相逢且可谈风月,莫话兴亡与是非。 风雨萧萧白昼昏,肃襟受此一凉恩。 丘园不作轩裳梦,陵谷空遗斧凿痕。 乍可扣舷歌楚泽,何堪把瑟立齐门。 有时散步西原上,共醉田家老瓦盆。 “问赵元父病” 裹饭无因绝往还,惟应帖子报平安。 山公马向花前放,岐伯书从枕上看。 贸易近来多此药,支持强欲着南冠。 有时泥醉西园月,只欠梅花共倚阑。 “赠金荪璧” 黄纸红旗事已休,莫思入谷有鸣驺。 天开东壁图书府,人立西湖烟雨楼。 林浅易寻和靖隐,菊荒空忆魏公游。 客来把玩新题扇,半似钟繇半似欧。 “再答元父” 騕『0162』龙媒去未还,独骑款段客长安。 青黄谁采沟中断,黑白当从局外看。 尊俎风流陈日月,山林人物古衣冠。 桂花满袖王孙远,空倚天风十二阑。 “寄赵春洲莫两山” 湖山荡目旧游空,风景荒凉客路穷。 雨意忽生桐叶外,秋光都在木樨中。 乾坤混混多游骑,江汉寥寥看断鸿。 自古隐人多嗜酒,却怜无酒醉新丰。 “和两山”两首 世事抨棋入角危,有人袖手只攒眉。 路通巴蜀那须檄,马立澶渊更要诗。 公竟醉耶从汝笑,树犹如此信吾衰。 传闻双珥消兵气,犹把葵心向郁仪。 穷乡何处觅新丰,身世悠悠醉梦中。 未学伏波尸马革,且随甫里问龟蒙。 簷头喜有桑榆日,兵后那无草木风。 亦欲飞神游八极,扁舟坦卧不须篷。 “读陈去非集” 简斋吟册是吾师,句法能参杜拾遗。 宇宙无人同叫啸,公卿自古叹流离。 穷涂劫劫谁怜汝,遗恨茫茫不在诗。 莫道墨梅曾遇主,黄花一绝更堪悲。 近世习唐诗者,以不用事为第一格。少陵无一字无来处,众人固不讥也。若不用事云者,正以文不读书之过耳。暇日,与里人盛元仁言之。予、元仁俱以笔墨受两山先生知,予之心、元仁之心、先生之心同矣。元仁归十锦将束书渡淮,辄录小卷赠行,以寄君思。若元仁小好诗,录以教我,以寄予思。明月天涯,千里对面,稽不孤矣。戊寅七夕前三日武林仇远顿首再拜。
赵孟坚《自书诗》卷释文
得宗老大年小景及永年乳龐共爲一手卷,因成感賦。 大年工繪事,能作鷗鷺在秋江;永也軋難兄,胡然屬意藐此龐。我觀題記考世代,爰知忠誠在保邦。乙酉歲直當崇字,馴至大觀當昇平。潦上正覽海東青,金虜將合海上盟。事起渺微當豫計,犬羊種息潛滋生。宗老心心爲宗祏,畫此豈是矜筆力。古聞工執藝以諫,盈成要在防墮昊。君不見石勒識自王夷甫,祿兒見早張相國。勿謂一星火生石,燎原可致天地赤。此犬在乳已吠噬,須識忘恩能肆逆。嗚呼,逝者不可追。題作鑒觀留座側。 西塘道 西塘道西塘道,自古行人此中老。行人底事于此忙,盡趨名利向錢塘。錢塘今爲帝都寓,似古長安而洛陽。誰人不願新豐遇,若無汲引難騰驤。又誰不願陶朱富,若非命達空徊徨。徒把朱顔與紺發,三十餘年兩鬢霜。賦此長歌開斗酒,命裏有時終底有。 題天文地理圖 看雲直北長安是,曾聞夜半天星落。清時無象已致平,闲看斗掛欄干角。我家山河二百州,半沒羶腥逾二紀。坐披輿圖鬢已凋,馬嘶半夜秋風起。 永嘉施雁山以雁蕩圖求題 未返煙霞舊隱居,故將蕩景寫成圖。孤煙遙起客空老,得似臣心念鞏無。 恭跋淵聖皇帝青城歸帖,臣孟堅。 唐人不諱前朝事,天寶征行盡見詩。北嚮龍髯攀莫返,宗臣血淚黯空垂。 靈岩寺乃吳王故宮,遊覽有感。 初登山背路崎嶇,歸向山前却坦途。知是離宮因作寺,直於絕頂見平湖。色將妖豔來從越,事著興微可鑒吳。百二十年成浪過,枕戈嘗膽有人無。 舞傀儡 由來線索弄精神,今卻恢諧使活人。畢竟到頭誰個是,世間那得假和真。 寄湯仲能 燈青窗白夜沈沈,熟數塵蹤溯查冥。已自無心雲淡淡,不應逐計鼠營營。發生最普唯春力,幽隱旁昭是月明。只恐梅花霜下角,動人未必似秦箏。 樂天吟成,必示童隸,欲人易曉,然自謂知我者惟魴衢耳。甚哉,見知之難也。樂天既易簡於詞,尚何知之鮮。詞易曉,旨則深,有所爲而爲,非竹石、蟲魚、風煙、花木而已。此其惟魴衢知,人莫皆知之。但不若是,則不足爲樂天。日高花影重,風暖鳥聲碎者流,又非魴衢所与,況其次者乎。江湖方事新巧,餘乃若然,信不遇也夫。 後又隸書:“此軸友人求寫,居多感興,尚未付,屬仇香高鑒見取,因以歸之。時開慶元九廿二日題。孟堅頓首。”
张绅
张绅(生卒年不详),字士行,号云门山樵,山东济南人,居吴中。工大小篆,善写墨竹。
都穆
都穆(1459—1525年),字玄敬,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弘治己未进士。历礼部主客郎中,加太仆少卿。七岁能诗,及长泛览群籍,奉使至秦中,搜访金石遗文,摹拓缮写,著有《金薤琳瑯》。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闽县人,字伯潜,同治7年(1868年)进士,为宣统太傅,善书,书瘦劲,似黄庭坚。
赵匡胤
赵匡胤(927--976年),即宋太祖,北宋建立者,军事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曾任后周殿前都点检,掌握军权,960年他在陈桥(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成功,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他采取赵普提出的“先南后北”策略,南北征战13年,基本结束了二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升起居舍人、秘书丞、国史编修官。绍圣年间因章惇、蔡卞等党人论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此后多次被贬官在外,最后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该地。他曾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学于苏轼门下,被称为“四学士”。他善为文章,长于写诗,尤以擅长书法著称,其楷体字势开张,笔力刚劲;草体盘曲迴旋,变化无方,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著有《山谷集》行世。
米芾
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端方
端方(1861—1911年)。姓托忒克氏,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科举出身。40岁后在清朝政府中历任陕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湖南总督、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都兼通商事务大臣。赴多国考察,主张君主立宪。1911年11月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行至姿州被新军所杀。生平富收藏,尤以多种刻石及碑帖为最。著有《陶斋吉金录》、《陶斋藏石记》、《陶斋藏砖记》等。
海山
元武宗海山(1281—1311年),成宗兄答剌麻八剌长子,母兴圣皇太后弘吉剌氏。多立战功,受封怀宁王。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死,即帝位,1307—1311年在位。其间为争取诸王的拥戴,滥加封赏,创制改法,于大都立资国院,在山东、河东六行省立泉货监,发行至大铜钱、银钞,改和林等处都元帅府为行中书省。后尚书省右丞相托克托、左丞相三宝努等擅权乱政,朝政日益衰败。至大四年(1311年)病死。谥号仁惠宣孝皇帝,庙号武宗。
《壬寅消夏录》
清端方私家书画藏品目录。由李葆恂主持,樊增祥、缪全孙、程雒庵等协助编纂。收录端方本人所藏法书、绘画、墓志、碑传等共计329件,时代从晋唐至清代。其编制体例按作品名称、尺寸、藏印、题跋各项著录,重要作品附编撰者考订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