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枢行书秋兴诗册
秋兴诗册第一开
秋兴诗册第二开
【鲜于枢行书秋兴诗册】
故00002897-13/1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秋兴诗》册,元,鲜于枢书,纸本,行书,纵33.6厘米,横①40.6厘米,②41.8厘米。
  释文:
  次韻仇仁父《晚秋雜興》,樞拜呈。
  薄宦常爲客,虛名不救貧。又看新過雁,仍是未歸人。
  茅屋空誰補?柴車晚自巾。青雲有知己,潦倒若爲親。

  沈靜莓苔合,門閑落葉深。炎方秋尚暑,水國盡多陰。
  寓意時觀畫,怡情偶聽琴。起予賴詩友,爲爾動微吟。

  身共賓鴻遠,心同野鶴孤。謀生知我拙,學稼任兄愚。
  北望空思汴,南遊未厭吳。年須問藜藿,興不在蒪鱸。
  本幅首署:“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枢拜呈。”藏印有“長垣王氏珍玩”、“宋犖審定”。
  《石渠宝笈·初编》卷一О著录。
  这是鲜于枢为和仇远诗而作并书的三首五言律诗,17行,诗中充满浓郁的思乡之情。从“北望空思汴,南游未厌吴”一句可知作者此时正身处江浙一带。
  此帖书法俊爽劲健,略显苍疏,是鲜氏中晚年众多作品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件。
撰稿人:张彬

秋兴

秋兴是古人借秋景抒发情怀的一种诗歌感兴题材。杜甫所作《秋兴八首》深受后人喜爱,元赵孟頫即曾书写过杜甫的《秋兴八首》,不过只写了前四首诗,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鲜于枢

鲜于枢(1246—1301年),字伯几,号困学民、虎林隐吏、直寄道人、西溪翁,自署渔阳(今北京市)人。寓居扬州,后至杭州。曾任湖南司宪经历、行台掾、浙江帅府从事、三司史掾等职,后官至太常寺典簿,未到任便死去,终年56岁。鲜氏工于书法,尤善行草,取法唐人,在元代与赵孟頫齐名。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仇远

仇远(1247--1327年尚在),字仁近,号山村民,钱塘(杭州)人。曾为溧阳州教授。工诗,与赵孟頫、鲜于枢、周密、白珽、邓文原有交往。诗名显赫,同白珽早在咸淳年间就已称誉武林。《书史会要》称其“好古博雅,楷书学欧”,实际上,其书风受宋高宗赵构及赵孟坚的影响较多,早年瘦劲,略显拘谨,晚岁较为纵逸。著有《金渊集》六卷、《山林遗稿》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