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楷书题祭韩公茂文页
【杨荣楷书题祭韩公茂文页】
新0011914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题祭韩公茂文》,明,杨荣书,纸本,册页,纵29.5厘米,横46.5厘米,楷书,17行,239字。
  款署“永乐十六年岁次戊戌三月朔旦,翰林学士奉政大夫兼右春坊右庶子臣杨荣顿首谨书。”鉴藏印有“朱之赤鉴赏”、“永瑢”、“安元忠印”、“汝邻”、“希逸”、“潘厚审定”等8方。
  此篇是杨荣为去世的太医院使韩公茂所作。韩公茂生前竭忠尽职,去世后皇帝特加哀恤,亲制文敕。其子将赐祭之文泥金书之,请杨荣识其后,即此篇。文章作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时杨荣48岁。书法工丽遒劲,姿媚动人,骨力洞达,具唐人的严整法度和清健爽利的风格。
撰稿人:华宁

杨荣

杨荣(1371—1440年),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编修。永乐时任右谕德、右庶子、掌翰林院士、祭酒、文渊阁大学士,屡从永乐北征。洪熙时,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杨荣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以善断多谋著称,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著有《杨文敏集》、《北征记》。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大夫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

永瑢

永瑢(1743—1790年),封质庄亲王,号九思主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六子。能书画,富收藏。卒谥庄。有《九思堂集》。

朱之赤

朱之赤(明崇祯—清康熙初,即公元17世纪),号卧庵、卧翁,安徽休宁人。著名鉴藏家,赏鉴至精,收藏颇富。著《朱卧庵藏书画目》一卷,多收录明人作品,其中收录同时代人所作尤多。

太医院

官署名。汉代以来为九卿之一的太常属官。唐、宋时期在太常寺设太医署或太医局,辽北面官中也设有太医局,金始称太医院。元代太医院为独立机构,掌医疗、制奉御药物。明代太医院分有十三科。清代太医院设于顺治元年(1644年),沿用明太医院旧址,位于正阳门以东的东交民巷内。清代太医院掌考医治之属,并供御医,主要为帝后妃嫔、皇子公主等皇室人员治病、配药,分有大方脉、小方脉、伤寒、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正骨九科,下设御医、吏目、医士等员属,各专一科,分班侍值,有内廷与外廷之分,又有教习厅,培养宫廷医务人员。清代太医院的官吏与医务人员均为汉人,乾隆时特简满族大臣一人管理院务。太医院药材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1.征收各省出产的药材;2.京城老店配料;3.地方“土贡”;4.外国馈赠或海关进口。

泥金

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髹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