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钊行书七言联
【张裕钊行书七言联】
新0017095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行书七言联》,清,张裕钊书,纸本,纵129.5厘米,横29.6厘米。
  此联书赠“怀初尊兄大人”,末款“弟张裕钊”。下钤“张裕钊”、“廉卿”印二方。具体书写时间不详。本幅无藏印。
  此联书法清劲洒脱,落墨沉实,折笔方劲处犹存北碑韵致,转笔处用提顿法,以方为圆,落墨含蓄,诚如康有为所云:“故为锐笔而实留,故为涨墨而实洁。”结字谨严,内紧外拓,颇具高古浑穆之气,代表了张氏书法的典型风格,是其书作中的精品。

撰稿人:马季戈


关键词: 张裕钊 康有为

张裕钊

张裕钊(1823-1894年),字廉卿,武昌(今湖北武昌)人。清道光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与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同师于曾国藩门下,世称“曾门四弟子”。工书法,宗法魏晋,取法北碑,点划转折皆绝痕迹。近人马宗霍评其书云:“廉卿书劲洁清拔,信能化北碑为己用,饱墨沉光,精气内敛,自是咸、同间一家。”著有《濂亭大辑》行世。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南海(今广东佛山南海区)人。清光绪年进士,官工部主事。“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清末著名书论家,倡法北碑,书学包世臣、张裕钊,得力于《石门颂》,评者谓有“纵横奇宕之气”。其书不泥于古法,点划结字不求工整,处处皆有新意。著有《广艺舟双楫》一书。《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