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行书孟浩然诗轴
【杨守敬行书孟浩然诗轴】
新0015470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行书孟浩然诗》轴,清,杨守敬书,纸本,纵165.1厘米,横35.7厘米。
  释文: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度头争度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予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录孟襄阳诗。宣统庚戌九月邻苏老人书于鄂城菊湾,时年七十有二。
  本幅行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诗一首,末自识云:“录孟襄阳诗,宣统庚戌九月邻苏老人书于鄂城菊湾,时年七十有二。”下钤“杨守敬”、“惺吾七十以后书”印二方。本幅无藏印。“宣统庚戌”为宣统二年(1910年)。
  此轴书法淳雅朴厚,能陶铸碑帖,寓汉隶之韵,法魏碑风规,行笔略带滞涩之势,峭拔古劲,复具信本书韵。结字秀丽,行笔洒脱,又具姿肆跳宕之势,代表了杨守敬晚年书法的艺术水平。

撰稿人:马季戈


关键词: 孟浩然 杨守敬 魏碑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年),唐代诗人,襄阳(今属湖北省)人。曾游历东南各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

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初习商,后潜心于历史、地理的研究。精金石之学,善书法,其书初学欧阳询,后致力于颜真卿、苏轼书风的研习,乃自成一家。曾以使馆随员身份赴日本,携古碑帖达万余种,与日本书法家交流研习,因而对日本书坛产生很大影响。归国后,任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及勤政学堂总教长。著有《日本访书志》、《书学迩言》、《晦明轩稿》等书多种,尤以历史地理和版本目录学成就为著。

魏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魏的书法最为兴旺发达。其书体方峻遒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北魏书法艺术的形式也是较多的,除碑刻以外,还有墓志、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