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挂屏为一对,铜胎。制作方法是先以金属锤胎技法锤揲成图案的轮廓,然后用画珐琅工艺作表面的装饰。屏中的山水林木、亭台楼阁、云中仙鹤、地面鸣鹿构成了一幅寓意“鹤鹿同春”、“松鹤延年”的吉祥画面。此屏由于采用了锤胎珐琅工艺,所以图案颇具立体效果。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画珐琅
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锤揲
金属制作工艺的一种,亦用以制作金铜佛像。用铜板(金、银板)按佛像造型分成几部分锤打成形,然后焊接为一体,再经打磨、錾刻、鎏金等工序完成佛像的制作,以这种工艺制作的佛像一般比铸造像造价便宜。
鹤鹿同春
唐代诗人王建《闲说》诗云:“鹤寿千年也未神”。因鹤、鹿长寿,故常以“鹤鹿同春”用于祝寿之辞。
松鹤延年
因松、鹤长寿而常将二者并题,用于祝寿之辞。
锤胎珐琅
金属工艺的加工方法之一。系将较薄的金属板置于花模上锤打,使其表面呈现出凸起的花纹,然后施绘多彩的珐琅釉,再经焙烧、镀金、磨光等加工程序方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