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暗花缎常服袍
蓝色暗花缎常服袍
蓝色暗花缎常服袍后式
【蓝色暗花缎常服袍】
故0005891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蓝色暗花缎常服袍,清乾隆,身长140厘米,两袖通长102.50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16厘米,前后裾59厘米,左右裾25.50厘米。清宫旧藏。
圆领,领口滚镶元青素缎边,大襟右衽,马蹄袖端,四开裾。坠铜镀金錾云水纹扣四枚。团龙纹暗花江绸面料,提花清晰,织造精细。
撰稿人:殷安妮
关键词: 大襟 龙纹 织造 团龙纹

大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织造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

团龙纹

一种身尾卷曲的龙形纹样。此纹饰仅见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它存在的时间较短,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