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月色缂丝凤凰梅花皮衬衣
品月色缂丝凤凰梅花皮衬衣
品月色缂丝凤凰梅花皮衬衣
品月色缂丝凤凰梅花皮衬衣后式
【品月色缂丝凤凰梅花皮衬衣】
故00049557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品月色缂丝凤凰梅花皮衬衣,清光绪,身长134厘米,两袖通长127厘米,袖口宽24厘米,下摆宽106厘米。清宫旧藏。
  圆领,大襟右衽,平袖,裾不开,直身式袍。缀铜镀金錾团寿字扣一枚,铜镀银錾龙纹币式扣五枚。下摆镶元青长寿梅花织金缎底边。灰鼠皮镶嵌银鼠皮里,领、袖边均用出锋装饰。缂丝衬衣是晚清宫廷便服主要品种之一,但如此大单位花纹的面料却是鲜见。此衣前后身各缂织一展翅俯视的凤凰,凤头为两色缂金,间饰干枝梅花,下幅饰两色缂金海水江崖。领、袖边缂织蝴蝶绦边、元青长圆寿字梅花边、元青长寿字梅花边,与整个面料缂织成一体。图案大气,用色华丽,尤其是下幅缂金织造海水江崖图案,彰显了皇家服饰金碧辉煌的华贵端庄。
  这种把礼服、吉服的装饰图案用于装饰便服,是清宫衬衣中唯一一款,反映了晚清宫廷服饰追求新奇华丽的时尚。
撰稿人:殷安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大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织金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

织金缎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出锋

也称“出风”,指皮毛服装领袖口镶饰的皮毛边。

绦边

镶滚的花边。

织造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