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青色缎绣竹蝶纹花盆底鞋
【雪青色缎绣竹蝶纹花盆底鞋】
故0006132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雪青色缎绣竹蝶纹花盆底鞋,清光绪,长22厘米,高18厘米。清宫旧藏。
  此鞋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作。其底形似花盆,以木材为料,外髹白漆,四周钉缀彩色料石作卍字、蝙蝠和彩带等纹样,谐寓“万代福寿”。鞋帮使用雪青色缎,其上绣制竹蝶纹。鞋口处镶以金线盘成的曲水纹绦边。此鞋做工精巧,秀丽华美。
  清代后妃的鞋有元宝底、花盆底和高底三种形式,花盆底又称为马蹄底,因其鞋底形似马蹄,故名。
撰稿人:房宏俊

花盆

栽种花草的盆具。宋代最名贵的瓷花盆品种是钧窑专为宫廷烧制的玫瑰紫釉器,通常与花盆托一起使用。明、清两代花盆造型亦很丰富,有葵花式、海棠式、折沿式、长方、正方、六方、八方、椭圆等式,大小不等,以适应不同用途。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

内务府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清初在紫禁城皇宫内廷养心殿置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年),除裱房等留在殿内外,其余迁至慈宁宫茶饭房。三十二年(1693年)开始设立作坊。四十七年(1708年)全部迁出养心殿,后又将部分作坊设在慈宁宫南、白虎殿(今废)北的一带青瓦建筑里,负责制造各种物品。造办处设管理大臣2人,总管郎中2人,员外郎2人,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库掌、委署库掌24人,笔帖式15人。还设首领太监2名,太监21名,负责造办处匠役进宫修造事宜。造办处下设馆、处、作、厂等作坊,分工明确,设催长、副催长、委署司匠、库守、苏拉等,承应各项差务,所属各种匠役约二百名。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养心殿造办处……掌制造器用,凡治器之作十有四……”

绦边

镶滚的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