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仪仗

清代帝后在宫中朝会或出行时所用的卤簿仪仗,阵容庞大,场面豪华,文物类别众多,诸标识鲜明整齐,极大地显示了最高统治者的威严与皇权的高不可逾。统治者将出行仪仗列为国家重要典章制度由来以久,早在汉代即有“卤簿”专词,用以指称帝王之仗器,历代发展,无有间绝。清代仪仗,几承明制,清太宗时即有订定仪制之举,天聪朝又定御仗数目及品官仪从,顺治入关后参稽明制,略加增饰。

清朝本其“国语骑射”的民族特点,大倡尚武精神,采取了多种办法以保证满族贵族与八旗官兵的武装水平与战斗力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举动莫属“大阅”与“围猎骑射”。清代大阅是皇帝亲自检阅八旗部队,审察众多兵种集合演练其成效的重要军事活动,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而围猎,则是皇帝常年举办的考核八旗官兵骑射与尚武能力的强有力的科目。这些活动的场所,广泛分布于京师及附近地区。尚武精神决定了清代武备成为国家军政要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宫廷军备之遗存,大部分属于清代皇帝的御用品,其中又包括专用于大阅与骑射所用的实物,以及大量供赏玩与陈设器类;也有皇室成员、禁军、侍卫亲军和八旗官兵之遗物;还有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贡入宫廷的利器,其中重要的有如在乾隆三十六年(1772)率领土尔扈特民族部落万里归国的杰出首领渥巴锡的腰刀等。另外在清宫武备中还存有一类数量不多,但制作无比精良的世界各国兵器,出自英、荷、朝鲜、日本与尼泊尔等国,是当时世界武器装备交流史与军事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与实物。现存故宫的清代武器装备大体可分为冷兵器与火器两大类,其用材主要有钢、铁、铜、木、优质动物皮革,还有象牙、骨等,选用涉及广泛。据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所载,清宫武器装备名目繁多,形制多样,主要有甲胄,弓矢,长短枪具,各式刀剑,各种类之矛、戟、镗、利镰、锤、匕首,长短火枪,各式重炮等。然清道光朝后,清朝武功较之西方急剧落后。这些武备文物就成为清朝数百年来军备盛衰交替的历史见证,强烈地折射出清朝军事、政治态势的转变,以及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传统武器装备与世界兵器发展的冲突与融合。

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处 时间
《一件珍贵的民族文物——腰刀》 徐启宪 《紫禁城》 1984年2期
《金银珠云龙纹甲胄》 宫雁 《紫禁城》 1984年2期
《明代火铳》 胡建中 《紫禁城》 1984年2期
《戴梓的“连珠火铳”》 胡建中 《紫禁城》 1985年1期
《康乾御制火枪》 胡建中 《紫禁城》 1985年2期
《〈虎神枪记〉碑》 燕迅 《紫禁城》 1985年2期
《乾隆御用刀剑》 胡建中 《紫禁城》 1986年1期
《兵器》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5年5期
《清代琉球贡刀》 毛宪民 《紫禁城》 200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