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镀金牧羊风景羊驮钟
【铜镀金牧羊风景羊驮钟】
故0018278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铜镀金牧羊风景羊驮钟,18世纪,通高79厘米,面宽63厘米,厚53厘米。
  此钟以牧羊场景为造型。牧童吹着喇叭立于母羊之后,身旁草地上两只羔羊偎在母羊身旁嬉戏,母羊背驮方形钟箱站在大树下,茂密的树枝上栖息鹧鸪一只。钟箱以铜镀金树叶纹作边框,箱面装红色玻璃,箱正面嵌二针钟,白瓷钟盘上有“Williamson London”字样,其余各面均装饰彩绘人物花鸟珐琅片。
  此钟造型优美,一派西洋田园牧歌的情调。钟的音乐机械装置在母羊腹中,每逢整点,乐曲响起,鹧鸪抖动翅膀,发出“咕、咕”声,按钟点报时。
撰稿人:关雪玲
关键词: 白瓷 珐琅

白瓷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