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
【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
资新0009567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清康熙,长18.5厘米,宽8.2厘米,高3.7厘米。
  瓷板长方形,侧面有插孔。一面白釉光素,另一面绘五彩麒麟送子图。画面中绘有5小童,一红衣小童骑在麒麟背上,麒麟昂首阔步走在山路上,前后各饰两小童,有的扛旗,有的持物。远处红云缭绕,依稀可见房屋屋脊。周围衬以山石栏杆。“麒麟送子”是清代瓷器中常用的装饰题材。《名山藏》载“孔子将生,有麟吐玉书于阙里(山东曲阜),圣母以绣绂系麟之角”。古时将麒麟视为祥瑞,以“麒麟送子”表达祝愿早生贵子之意。
撰稿人:高晓然
关键词: 五彩 麒麟 孔子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麒麟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独角、鹿身、牛尾、通身披鱼鳞,是吉祥的象征。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之祖。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