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人物长方瓷板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全形之一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全形之二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
资陶瓷00000339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清康熙,长25厘米,宽18.6厘米,厚3.6厘米。
  瓷板长方形,中空,侧面有长方形插孔。正反两面均在绿色锦纹上间饰红、黄色朵花纹作边饰,取“锦上添花”之吉祥寓意。一面五彩绘博古图。一面白釉上以五彩绘人物故事图,厅堂内一红衣少年正向母亲拜别,厅堂外一老者骑在马上,等待与少年一起上路,身后有两侍者,一人举伞,一人持物,一轮红日悬挂天边,山路旁开满了各色鲜花。画面布局疏朗有致,纹饰先勾勒轮廓,后平涂饰彩,色彩柔和,具有明显的康熙朝瓷器特征。
撰稿人:高晓然
关键词: 五彩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