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绿釉粉彩婴戏图凤耳瓶
【松石绿釉粉彩婴戏图凤耳瓶】
新0003958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粉彩婴戏双凤耳大瓶,清,捐献自孙瀛洲。
  瓶盘口,长颈,溜肩,长圆腹,圈足外撇,沙底。颈两侧各饰一螭耳。瓶内施松石绿釉。口沿描金,下绘松石绿地粉彩如意头纹。颈、腹部饰凸雕“百子婴戏图”。无款。
  此瓶饰“百子婴戏图”,描绘出一幅喜庆热闹的节日场景。童子在苍松翠柏的庭院中嬉戏玩耍,有的舞龙,有的舞凤,有的演奏乐器,有的放炮竹,每位童子都洋溢着欢乐喜悦的神情,他们身穿华服,手舞足蹈,场面热闹非凡。整体布局层次丰富,色彩浓淡相宜,远山近景,人物表情,无不细致刻画,是一件清中期粉彩瓷精细之作。
关键词: 粉彩 松石绿釉 描金

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松石绿釉

松石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因发色与绿松石相似而得名。此种釉在清朝雍正时创烧成功,乾隆时期流行。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