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花缠枝莲瓶,清乾隆,捐献自孙瀛洲。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外撇。通体青花装饰。口沿处绘海水纹、如意云头纹,颈部绘蕉叶纹、回纹,肩部绘缠枝花卉纹、如意云头纹,腹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仰莲纹,底足绘卷草纹。底足内施白釉,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赏瓶亦称“玉堂春瓶”,创烧于雍正朝,属清宫大运瓷品种,历年定烧。因其主题图案是青花缠枝莲纹,寓意“清正廉洁”,常被皇帝作为赏赐用瓷,以期臣子为官清廉,故又名“赏瓶”。此件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造型挺拔秀美,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润光亮,青花色泽鲜艳明快,纹饰布局层次分明,是乾隆朝“赏瓶”的标准器。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卷草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卷草纹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赏瓶
瓶式之一,是清代雍正朝的新创造型,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朝,成为官窑传统器形。多以青花缠枝莲为饰,取其“清廉”谐音,专用于皇帝赏赐臣下,意在鼓励被赏赐者“为政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