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釉带耳双环瓶】
故0015192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清雍正,高23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12.5厘米。
瓶唇口微撇,短颈,溜肩,垂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贴塑穿带环耳。通体施窑变釉。外底施酱釉,阴刻“雍正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
此瓶釉色鲜艳浓重,宛如燃烧的火焰般灿烂夺目,为窑变釉中“火焰红”的典型作品。瓶的口沿处和耳部因釉层流动变薄而形成的灯草边是雍正时期窑变釉类瓷器的特征之一。
瓶唇口微撇,短颈,溜肩,垂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贴塑穿带环耳。通体施窑变釉。外底施酱釉,阴刻“雍正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
此瓶釉色鲜艳浓重,宛如燃烧的火焰般灿烂夺目,为窑变釉中“火焰红”的典型作品。瓶的口沿处和耳部因釉层流动变薄而形成的灯草边是雍正时期窑变釉类瓷器的特征之一。
撰稿人:郭玉昆
穿带
家具面心底部承托面板的横枨。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灯草边
色釉瓷器如红釉等,口边有一圈白线,其形若灯草,故名“灯草边”。明代宣德红釉及蓝釉器必有规矩的灯草边。清代雍正仿明代宣德红釉器的近灯草边处色较淡,但亦甚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