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故0014312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建阳窑黑釉兔毫盏,宋,高5.8厘米,口径12.8厘米,足径3.9厘米。
盏撇口,斜直壁,小圈足。内壁满釉。外施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口沿处釉呈酱色,其下渐为褐黑相间,内底纯黑色,外底露胎处呈铁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
宋金时期,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阳窑所烧“建盏”最为著名。
由于宋代兔毫盏名气很大,文人对它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云:“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盏撇口,斜直壁,小圈足。内壁满釉。外施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泪痕。口沿处釉呈酱色,其下渐为褐黑相间,内底纯黑色,外底露胎处呈铁黑色。釉中有丝状黑褐色兔毛般结晶,俗称“兔毫”。
宋金时期,兔毫盏在我国很多地方如江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烧制,其中以建阳窑所烧“建盏”最为著名。
由于宋代兔毫盏名气很大,文人对它多有赞美之辞,如蔡襄《茶录》云:“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撰稿人:董健丽
泪痕
由于施釉时釉浆稠厚,在浸蘸过程中,釉水下流而形成的现象。
蔡襄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举进士。曾在泉州、福州、杭州等地为官。善诗文。书法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推为本朝第一,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蔡端明文集》。《宋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