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
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
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底部
【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
新0018422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东汉,高24.5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9厘米。
  壶洗口,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敛,平底。肩部置对称竖系。通体内外施青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颈、肩部刻划水波纹,腹部刻划密集的弦纹。
  这件青釉双系壶胎体较薄,釉层匀净光洁,属于刚从原始瓷中脱离出来的质量更高一筹的青釉器,堪称我国最早的瓷器。
  这种青釉瓷器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了较大进步,但与成熟的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撰稿人:吕成龙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双系

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是由陶向瓷过渡阶段的产物,始见于商周时期。其胎色灰白,胎质坚硬,器表施釉。与陶器相比,它的烧成温度高,胎体烘结度好,吸水率低,具有陶器所不具备的物理性能。但由于工艺上的局限,炼泥较粗,造型单调,以及变形、胎裂、釉薄、施釉不均匀、釉色不稳定等因素决定了它的原始性。其釉是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的高温釉,由于氧化气氛的影响,大多呈青中偏黄或黄褐色。器型分为仿青铜礼器的造型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皿两大类,有壶、罐、盒、盘、鼎等。原始青瓷的烧制为我国瓷器的发明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