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盖面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底款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故0015494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清嘉庆,通高7.7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4.5厘米。清宫旧藏。
  印盒扁圆形、子母口、圈足。盖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云纹为地,其上各绘两条金彩三爪行龙飞腾于云海之间。底足内施白釉,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盒盖面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
  “懋勤殿”位于紫禁城内乾清宫西庑,殿名取其懋学勤政之意,其中藏贮图书典籍。清沿明制,凡图书翰墨之具皆贮于此。此件印盒即为当时殿内所陈设的御用文具,至今盒内还残存有当时用过的朱砂印泥。
撰稿人:黄卫文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行龙

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又称“跑龙”。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向前,尾在后,头为侧面,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

淡描青花

淡描青花是用比较浅淡的青料勾勒纹饰线条,不采用分水或渲染等方式,近似于中国绘画中的白描手法。在元代青花瓷器上首先出现淡描青花纹饰。采用淡描青花绘画,画面清新淡雅。

乾清宫

朱砂

一种国画颜料,即“辰砂”。朱砂是石灰岩中的矿石,湖南的凤凰、麻阳,贵州的安顺,四川的秀山,云南的大理均有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