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故00145500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高8.5厘米,口径45.7厘米,足径26.9厘米。
  盘敞口,折沿,弧腹,圈足,细砂底呈火石红色。通体施白釉,里外绘青花纹样。折沿处绘缠枝菊纹一周,共18朵。内腹绘缠枝石榴、菊花及牡丹纹。盘心绘折枝莲花一枝,周围绘4组如意头云纹,云纹内各绘一折枝菊花纹,云纹间由缠枝纹相连。盘外腹绘缠枝菊花8朵及莲瓣纹
  此盘胎重体大,形制完整,反映出洪武时期制瓷的风格与水平。所绘花卉纹饰笔法流畅,充满活力,特别是盘心的折枝莲花,别具清淡高雅之韵味。这种豪放潇洒、疏密有致的装饰风格充分显示出明初青花艺术的特色。
撰稿人:蔡毅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火石

即燧石。主要由隐晶质石英组成。外观与玉髓相似,颜色暗淡无光彩,一般为浅灰或褐黑等色,通常呈结核状、致密块状,具有显著的贝壳状断口,裂片尖锐,用铁锤敲击时能发出火星,主要产于石灰岩中。

火石红

对瓷器露胎部位的专门称谓。瓷器在烧制过程中,露胎部位由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呈现出斑驳状不规则的红色与胎体本身的白色相结合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在明代瓷器上出现,是由于胎土淘洗不净、含铁量较多等原因造成的,其颜色恰似被火烧过后的泥土或石头,故称“火石红”。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菊花纹

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常与梅、兰、竹一起被喻为四君子,为文人所喜爱。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