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
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
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底款
【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
故0015202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仿钧釉菱花式花盆,高6.6厘米,口径24.3厘米,足距10.2厘米。

  盆托折沿,通体六瓣菱花式,下承以三个云头形足。里外满施仿钧釉,底刻阳文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仿钧窑式样。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记载,均(钧)釉,仿内发旧器,梅桂(玫瑰)紫、海棠红、茄花紫、梅子青、骡肝马肺五种外,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此件花盆釉色即为新创烧的新紫、天蓝,釉层晶莹肥厚,釉面色泽雅致。

撰稿人:陈润民

花盆

栽种花草的盆具。宋代最名贵的瓷花盆品种是钧窑专为宫廷烧制的玫瑰紫釉器,通常与花盆托一起使用。明、清两代花盆造型亦很丰富,有葵花式、海棠式、折沿式、长方、正方、六方、八方、椭圆等式,大小不等,以适应不同用途。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

仿钧釉

清代仿宋钧窑而制作的色釉品种。清雍正时景德镇窑的仿钧窑瓷器不仅按宋代器型制作,而且还仿其釉色。所施铜红斑或与蓝釉相混和,或单独浮于蓝釉之上,或被用作器物不同部位之间隔标志。有的仿钧釉烧成后釉面为火红色基调,杂以放射状的青蓝和金黄色,俗称火焰红。

花盆托

瓷器器型之一,通常与花盆配套使用。宋代钧窑多有烧制,形状以菱花式居多,器底往往有支烧痕迹,并刻有汉字号码以区分大小。清雍正年间多有仿烧。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钧窑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唐英

唐英(1682—1756年),字俊公,自号蜗寄老人。清雍正六年(1728年)始奉命驻景德镇御窑厂任协理官。乾隆元年(1736年)起先后管理淮安关及九江关并兼理窑务,直至二十一年(其中十五、十六两年一度中止)。在管理景德镇御窑厂的前后二十余年中,唐英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推动了瓷艺的仿古、创新,获得巨大成就。著有《陶成纪事》、《陶冶图说》、《陶人心语》等书,均为研究景德镇制瓷史的重要文献。

海棠

落叶小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亦称海棠,球形,味酸甜。

梅子青

瓷器釉色的名称。始创于南宋时的龙泉窑,其色泽可与翡翠媲美,又恰似青梅色,故名。梅子青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高,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生成的一种石灰碱釉,以铁为主要呈色剂,釉面光泽亦较强。梅子青为南宋龙泉窑最为经典、稀有的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