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
【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
新0014089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高26.5厘米,口径8.9厘米,足径11厘米。
  瓶敛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外撇。足内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器型秀美,以岁寒三友图为饰。画面以翠蓝色的青花绘梅树枝干、松针、竹及山石,以色彩略暗的釉里红描绘苍老的松干和傲寒的梅花,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图中以竹叶组成一首五言绝句诗:“竹有擎天势,苍松耐岁寒,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以诗寓画,画中藏诗,匠心独运。
  此器所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是明清瓷器中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松树长青不老,竹有君子之风,梅花凌霜傲雪,古代文人骚客多以松竹梅的高风亮节自喻。
撰稿人:黄卫文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花釉

文献上称“花瓷”,主要指唐代北方瓷窑生产的一种瓷器,其中以鲁山花瓷为代表。一般在黑釉、黄釉、黄褐釉或天蓝釉上施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或作有规律的排列,或任意挥洒,彩斑或形似树叶,或似云霞,或呈岩浆状分布器身,再经高温焙烧,釉彩熔融流动,呈现出绚烂斑斓的艺术效果。

釉里红

釉下彩品种之一,系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胎上彩绘,然后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因其在釉下彩绘,故称釉里红。釉里红的白地红花,色彩鲜艳,给人以热烈喜庆的感受,自元代创烧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由于铜对窑室内的气氛要求严格,高温下易挥发,因此烧成难度大。元与明初的制品有些呈色不稳定。明、清时烧制的釉里红色彩稳定,且更加艳丽,尤其是清雍正朝的釉里红,不仅色泽鲜红,而且成品率高。

青花釉里红

釉下彩瓷器的一个品种。以青花钴料和铜红料在素胎瓷器上描绘纹饰,然后上一层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特点是彩在釉下,永不褪色。始烧于元代,雍正时期最为成熟。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它们在冬天依然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松针

刺绣技法之一。采用直细绒线条绣,绣时先从外向内起针绣,在中心落针,按顺序绣成圆形,绣线要参差错落,似风车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