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锡爵竹雕白菜笔筒
竹雕白菜笔筒
竹雕白菜笔筒另面
【封锡爵竹雕白菜笔筒】
新00124677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竹雕白菜笔筒,清,封锡爵作,高17.3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9.2厘米。
  笔筒作白菜形,筒壁雕菜叶4重,内如剜出菜心,内壁有剔除之螺旋节痕。菜叶脉络清晰,刀痕宛然,边缘翻卷自如。平底,近圆形,雕作根须溢出土面状。外底有阴文“封锡爵”三字圆形款印。
  笔筒近底处筒径收小,而近口沿处筒径稍放,既符合白菜的自然形态,又顾及笔筒的实用功能。通体磨工较细,刀法深峭稳定。刀法看似略嫌单一,却于不经意中显现出物态的自然生动。这是一件观赏性与实用性俱佳的作品。
  封锡爵为竹刻名家,擅名一时,而作品存世极少,从这件白菜笔筒可略窥其雕刻造诣之一斑。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笔筒 封锡爵 阴文 磨工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封锡爵

封锡爵,字晋侯,江苏嘉定人,清初著名竹刻家,约活跃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封氏一家均以刻竹闻名,锡爵与弟锡禄、锡璋号称鼎足,而其独具开创之功。锡爵一生不仕,品格高洁,以艺能见称于世。

阴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凹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白色,因而又称为白文。

磨工

雕漆主要工艺之一。指刻完花纹后,打磨边缘,使器物光润圆滑而无棱角。明中期以前的作品大多施磨工,嘉靖、万历时期出现变化,锋棱显露,至乾隆时形成了刀锋犀利的一派风格,施加磨工的雕漆作品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