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雕九老图臂搁
象牙雕会昌九老图臂搁-正面
象牙雕会昌九老图臂搁-凹面
【象牙雕九老图臂搁】
故00124690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象牙雕九老图臂搁,长17.3厘米,宽3.9厘米,厚1.1厘米。
  臂搁长形,呈覆瓦式。正面雕寿星,含胸侧首,微笑慈祥,宽衣博带,着云头履,手捧画卷。背面雕《九老图》,山崖,清泉,树木交错,山路盘曲,9位老者或持杖过桥,或山间相迎,或高谈阔论,虽小如豆粒,却神情毕现。远处有云烟重峦,楼台隐现,收尺幅千里之功。
  此器正背面图案分别采用浅浮雕和高浮雕技法雕成,技法不同,繁简迥异,而祈寿之意相同,清雅之韵合一,是清代牙雕文房用具中的代表作之一。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臂搁 九老图 寿星 浮雕

臂搁

文房用具,又名“秘搁”。一般为片状,背面内空,写字时可置于肘下,以免将写过的字弄脏。宋代文献中已有臂搁使用的记载,目前发现的古代臂搁多为竹、木、牙、玉制。

九老图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退居香山,尝与胡皋、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如满、李元爽等9人一同宴游,9人皆高龄,时人称“香山九老”。见白氏《九老图诗》。又宋李昉慕白氏之举,适有张好问、武允成、杨徽之、李运、宋琪、赞宁、魏丕、朱昂等共9人,都年过70,想继之为宴集,未果。见宋洪迈《容斋随笔·至道九老》。后世多有以此入诗画者,渐含祝寿祈福之意。

寿星

即老人星,人们常把其塑成头部长而隆起的老人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寿的象征。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