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由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七届太和论坛在京召开。在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推动全球不同文明、世界文化遗产地及博物馆之间交流对话与和谐共生,并为故宫博物院在新的100年中创造发展机遇,拓宽合作领域,描绘宏伟蓝图。
本届论坛汇集全球文化遗产、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精英,围绕“世界博物馆高质量运营与管理创新、世界遗产地绿色可持续发展、博物馆‘文化+科技’融合应用”三大热点方向展开深度研讨,为全球文化遗产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自五大洲共26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地、博物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以及部分国家驻华使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际文物保护修复学会、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气候行动工作组、气候遗产网络等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等共三百余人参加本届论坛。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局负责人,以及主办单位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论坛由公益慈善研究院独家捐助。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开幕式致辞并作主旨发言。王旭东院长深刻总结了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承载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集地的卓越价值,其宏伟的建筑与195万件珍贵藏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多元文化交流的见证。故宫博物院的百年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缩影,其发展离不开一代代故宫人守护文脉、匠心精进的坚守与奉献。面向未来,故宫博物院将以“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为支撑,通过深化文物保护研究、推动数字化应用、活化文化传播,全面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最终目标是将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及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在新时代为传承中华文明再创辉煌。
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蔡斯·罗宾逊、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陈忠岳、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大皇宫沉浸式展览馆副馆长劳伦·东迪、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等也先后在大会进行主旨发言。同时为进一步聚焦具体领域、深化交流成果,本届太和论坛同步设置“博物馆馆长国际论坛”“世界遗产地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博物馆‘文化+科技’国际论坛”三个分论坛,与会代表针对行业关键问题开展了精准研讨并输出一批务实性成果。
博物馆馆长国际论坛
博物馆馆长国际论坛以“‘博’‘众’之间:博物馆与社群的共同生长”为主题,汇聚全球文博领域权威力量。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15家境内文博机构负责人,与国际文物保护修复学会、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及秘鲁国家考古学、人类学与历史博物馆等来自35家境外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筑跨文化对话高地。
以博载道、以众为基。论坛紧扣“‘博’‘众’之间”主题,深入探讨“博物馆与社群共同生长”的路径与方向。论坛通过跨国界、跨机构对话,让博物馆从“馆舍之内”走向“生活之中”,成为凝聚社群文化认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纽带,助力构建博物馆与社群共生共荣的良性生态格局。
论坛期间,与会嘉宾结合行业实践与前沿思考,围绕主题深入交流并形成共识:博物馆的专业守护需扎根社群的需求土壤,社群参与是激活博物馆内在生命力的关键要素,跨国界、跨领域协作则是推动全球文博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期,论坛促成多份馆际合作协议签署,不仅为故宫博物院拓展国际交流渠道、完善合作网络筑牢基础,更为守护人类共同文化财富、推动文明永续传承注入更具实践价值的发展活力。
世界遗产地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
世界遗产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面向未来、启迪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在“世界遗产地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中,来自17个国家的70余位世界遗产管理者与实践者,共同探讨遗产地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中的独特价值与引领意义。
与会代表围绕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废弃物管理与碳计算途径、文化共生与社区参与、绿色经济产业的培育与创新,遗产地可持续价值发掘与阐释等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和主题分享,从理论建构、政策分析、策略研究、技术创新与措施实践等角度勾勒出目前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路径、国际动向与未来趋势,同时也广泛传播了“敬畏天地、道法自然、珍惜万物、物尽其材”等中华智慧及其当代践行,也为全球同类遗产地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宝贵“中国经验”。
通过充分的交流与共识凝聚,与会嘉宾共同发布《世界遗产地绿色可持续发展倡议》,并推出“故宫零废弃”项目核心成果——《博物馆及世界遗产地垃圾分类操作及管理标准》与《世界遗产地及博物馆零废弃行动手册》。这些成果以标准立规尺、以手册树典范,为全球博物馆与遗产地提供可行的绿色行动指南。
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绝非被动保护,而是关乎文明永续传承的积极行动。通过此次论坛,东方智慧与现代环保理念相互融合,必将大力推动故宫博物院在新时代谱写“绿色文明之章”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共同愿景注入动力。
博物馆“文化+科技”国际论坛
博物馆“文化+科技”国际论坛以“博物馆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实践”为核心议题,汇聚了来自10个国家的博物馆、高校及研究机构以及头部科技企业代表和资深专家,共同探讨博物馆“数智化转型”的目的、方法和路径,将传统与未来更紧密地连接在博物馆。
分论坛期间,来自澳大利亚移动影像中心,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敦煌研究院,腾讯、高德、钉钉、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武汉大学等知名专家分别围绕“博物馆文化阐释的跨媒介叙事与体验创新”“藏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与价值激活”和“人工智能赋能博物馆的应用边界与伦理思考”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分享了各自在博物馆数字展示与观众体验、文化遗产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博物馆管理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博物馆“数智化”转型中的应有之义展开了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叙事中的观众体验、博物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数据活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等关键议题,为博物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方面形成了重要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博物馆数字化转型需要构建“技术驱动、内容为王、体验至上”的发展理念,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深度挖掘文化遗产价值,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提升公众文化参与度和获得感。与会各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在数字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示范应用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推动全球博物馆事业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纵观本届太和论坛,多场高层次的国际对话与多领域的专题研讨的开展,催化了多项务实性的成果输出。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全球文化遗产及博物馆领域的互信与合作,也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文博未来提供了战略共识与实践框架。论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故宫博物院与世界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播与创新领域的深度协作,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论坛期间,故宫博物院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韩国中央国立博物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美术馆签署《合作备忘录》。
未来,随着各项合作的落地实施,太和论坛所倡导的文明互鉴理念将转化为更多具体实践,让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让百岁的故宫博物院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