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意在共同探讨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馆面向未来应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及时调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
故宫博物院分别在线下、线上举办相关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育传播方式,重塑经典,展望未来。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家一流的博物馆,也把对学生的教育作为工作的重心。从2000年前后,故宫博物院就启动了与学校的馆校合作项目,目前已形成多样完善的课程体系,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的12个学龄段。仅2019年一年,就举办馆校合作活动655场,覆盖3万多名学生。
5月18日下午,馆校合作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故宫太和门广场举行,内容包括综合实践课程和艺术创作成果展示。
来自北京西二旗小学的教师带领学生,在太和门广场开展了一堂以“传承匠心精神,旗筑古建之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学生们实地观察,反复试验,与之前在学校中学习过的故宫屋顶探究课程相结合,利用各种装饰材料,拼贴出故宫太和殿模型,用艺术创新的方式凸显出古建筑屋顶之美。西二旗小学自2018年就与故宫开展了馆校合作课程,本学期更是以跨学科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探究古建筑的科技文化和营造技艺。本次活动也是馆校合作课程的一次中期成果汇报。
“藏品有话说”音频节目作为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从近60家博物馆中精选出藏品百余件,编写藏品故事制作成音频节目,通过情景化讲述,带领公众回顾百年党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不同历史节点,感受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在时代洪流中的辉煌成就。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故宫博物院,通过“残雷”琴、石鼓、伯远帖、三彩骆驼俑和养心殿的古建修缮故事,讲述了它们背后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党和政府的全力支持、积极保护,和中国传统技艺的匠心传承。其中,“残雷”琴故事更将作为首个故事在节目中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