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故宫博物院新版官方中文网站暨《故宫社区》App正式发布
当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故宫博物院新版官方中文网站暨《故宫社区》App正式发布
时间:2017-05-19

  2017年5月18日晚,作为故宫博物院“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压轴大戏”,“故宫社区”发布会在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办。本次发布会以“当故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发布全新改版的故宫官方中文网站,并且推出《故宫社区》App,旨在通过博物馆新型数字生态社区的探索性建设,将故宫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更为开放和有趣的互动体验,营造一个“故宫式”的线上生活空间。


  发布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阐释了“故宫社区”的理念与建设历程,展示了这些年故宫博物院陆续推出的与“数字社区”相关的各类成果。随着新版官方中文网站和《故宫社区》手机App的全新亮相,故宫博物院以更开放的姿态,与公众分享高品质的数字资源,通过更为密切的互动,用传统文化滋养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故宫官方网站新装上阵,助力社区发展


  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于2001年7月18日上线,迈出了古老博物院“+互联网”的第一步,这次的新版中文网站带来了更多惊喜。首先,扁平化的页面设计融合了传统与时尚,以故宫特有的红墙、黄瓦、朱门、金钉为基础色彩,点缀以传统纹饰,为页面增添了古典艺术气息,形成特有的“故宫美”。其次,在内容架构上进行了彻底优化,分为导览、展览、教育、探索、学术、文创等板块,观众查找信息更加方便快捷。第三,数万张高清文物影像让喜爱故宫藏品的观众看清楚、看过瘾。同时,完全为“手指族”定制的移动版网站也同步上线。



  中文网站改版之前,全新的故宫官方英文网站(en.dpm.org.cn)已经率先推出了移动版。画风清新的故宫官方青少网站(young.dpm.org.cn)近期还将举办“我心中的紫禁城”网络绘画大赛,并继续打造特色小专题,为青少年献上优秀的文化内容,包括《太和殿脊兽》、《曲水流觞》、《九九消寒图》等小游戏吸引青少年参与。以官方中文网为核心,面向不同需求量身定做的英文网和青少网为两翼,PC端和移动端共同发力,故宫官方网站群将带来全新的线上故宫服务。


《故宫社区》,一款“可入住”的博物馆App


  作为“故宫出品”App系列的第9部作品,《故宫社区》是一个全新形态的博物馆App。它不但是故宫数字社区化服务生态的重要入口,也是基于“宫·城”创新设计概念打造的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它既是一个小体量、超易用、强串联、提供全方位信息的内容聚合平台,也是一款可持续生长且具备独立垂直生态的移动社交类产品。整合了包括故宫资讯、导览、建筑、藏品、展览、学术、文创在内的10余类故宫文化资源与服务形态,探索数字文化服务的创新模式。《故宫社区》App改变了以往数字产品单向传播的模式,在提供官方资讯的同时,邀请用户从消极被动的文化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文化参与者甚至创造者,围绕博物馆资讯创造、分享内容,与故宫博物院共同构建更具人气、活力和创新性的故宫文化。这也是故宫博物院以“互联网+”模式构建社区化、参与式博物馆的全新尝试。



  在这款App中,用户可以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创造自己的线上数字生活。《故宫社区》设想逐步构建完善的用户成长体系、城市系统和社区化经济体系,基于明清宫廷历史和现实社会创建独有的双历法时间线,提升了用户生成内容平台的交互性和趣味性,通过发表文章、阅读或点赞他人的文章、完成任务等方式获取积分,使用积分及经验值升级自己的专属府邸,作为个人内容创造的展示与交流空间,通过一个基于传统建筑元素进行再创造的线上虚拟城市,邀请用户以现代的方式体验最具古典范儿的文化生活。《故宫社区》还将在未来被赋予更多创想的空间和有趣的玩法,故宫文化将在这个有机的生态中“活起来”并不断被赋予更多价值。



  同时,在拥有超过600万的国内“故宫粉”基础上,故宫博物院还将进一步积极探索面向海外宣传的方式,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故宫文化“走出去”,与全世界喜爱故宫的人们共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盛宴。目前,100件馆藏精品的高清影像将通过谷歌艺术文化网站这一全球推广平台,让来自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爱好者欣赏到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传承和艺术魅力,借助科技之力打造令人激动的文化体验。


  至此,以官方网站群、“故宫出品”数字文创产品、“微故宫”官方社交媒体以及丰富的数字文化展示与体验项目串联起来的数字故宫社区已初具规模。通过整合各类数字产品和传播渠道,数字故宫社区致力于实现“和谐互动,共享文化”的博物馆使命,在故宫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以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播为目的,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文化资源聚合平台,以社区的“活态”形式在公众和博物馆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故宫博物院正在借助“互联网+”的触角不断融入公众生活,并用“文化+”打造着精致品味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可以全景逛故宫,每日一珍品,刷展览,聊故事,赏宫花,逗御猫,博古论今,吟诗作赋,记录点滴,与朋友分享,用古典的美装点现代的生活,这生活,很故宫。

国际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日源于1977年。当时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行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行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确定每年的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并根据世界博物馆发展的现状,确定每个博物馆日的主题。

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

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我院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创办,我国博物馆界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实体,有常设机构和日方常驻工作人员。 研究所位于我院非开放区,总占地面积2000m2,由主机房、演播厅、小展厅、研究室、办公室及附属用房组成。演播厅内安装了美国Sgi公司的ONYX3800超级图形工作站、比利时Barco公司最新型的GALAXY投影机和大型投影幕等高新设备,并设有54个观众席。 成立该研究所,使我院能够借助更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来强化“保护、研究和展示”为主的博物馆基本功能,其工作内容主要为以下4方面: 1.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我院古代建筑的形式、结构、装饰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系统、准确地采集和再现,并以虚拟现实(VR)作品的形式公开展示。 2.推进我院“数字故宫”建设,建立、充实和完善我院古建筑及院藏文物的三维模型数据库。 3.开发古建筑及文物数据采集、保存和展示的多种手段。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上生

上生是专指弥勒菩萨而言。据佛经记载,弥勒为释迦牟尼弟子,修得菩萨行,生入兜率天。其装束多为菩萨装,表现的是弥勒以菩萨的身份身居兜率天上。主要经典为南朝宋沮渠京声译《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太和殿

曲水流觞

旧时汉族岁时风俗,流行于我国多数地区,为夏历三月三日上巳节期间的一种游戏活动。觞,即酒杯,一般为木制,故可在水中飘浮。每年三月三上巳节,人们坐在环曲的水渠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以此为乐,故称“曲水流觞”。此俗起源甚早,周代已有。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在会稽(今绍兴)兰亭修禊,他们吟诗、饮酒,遂作《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清代次俗限于宫廷举行。今北京潭柘寺、中南海均存“流杯亭”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