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永不落幕的精彩继续 《故宫展览》手机应用程序全新上线
让永不落幕的精彩继续 《故宫展览》手机应用程序全新上线
让永不落幕的精彩继续 《故宫展览》手机应用程序全新上线
时间:2016-12-29
打造7×24小时的线上展厅,足不出户便尽揽故宫博物院精品展陈
  展览是博物馆机构的核心使命,也是基于院藏文物研究的最新成果公布和展示的重要渠道,故宫博物院从建院之始就有自己的展览特色,通过不断改进与发展,形成了宫廷原状陈列、固定专题展馆和临时专题展览在内的完整展览体系。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内每年有各种大大小小展览40余个,同时展出的文物藏品数量近1万件,以多种形式满足观众参观的需求。随着院内开放面积的扩大及专题展览的增加,故宫博物院也在尝试通过线上平台触及更多用户,并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故宫展览的公共价值。
  2016年12月29日,“故宫出品”系列App的第八部作品——《故宫展览》手机应用程序在App Store和应用宝正式全新上架。该应用整合了故宫博物院近几年来推出的众多精品展览,以展品图文、导览地图、以图搜图、全景虚拟漫游等形式,让故宫展览突破实体边界,为更广大的公众群体所享。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在开创传统展陈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的展览新格局,全面提升博物馆开放性及公众服务水准,在从“馆舍天地”转向“大千世界”的道路上向前迈出的又一步。
  《故宫展览》手机应用程序同步推出了iOS和安卓两个版本,集合了《石渠宝笈》、《普天同庆》等故宫博物院自2015年以来推出的近二十个专题展览,其中既有《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这类专题特展,也有寿康宫慈宁宫花园等新开放区域的宫廷原状陈列,目前正在展出的《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成化瓷器对比展》、《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等同样包含在内。该应用程序延续了“故宫出品”系列App作品简洁易用的界面风格,全方位呈现展览、展品信息,同时提供展厅全景虚拟漫游,让用户在欣赏展品的同时获得更加真实的展厅参观体验,部分展览漫游更开启了虚拟现实VR模式,最大限度地为无法前来实地观展的公众提供了实景观赏体验。它涵盖的所有展览内容,弥补了观众身在异地不能前来故宫、以及临时展览无法长期展出的遗憾,打造7×24小时永不落幕的故宫展览。
  用户通过《故宫展览》App,可以按日期、展览状态等方式对展览进行筛选,通过导览地图规划参观行程,到达故宫后对展厅位置快速定位,在参观过程中也可随时随地查阅展品信息。“以图搜图”功能引入了图像特征分析匹配技术,摆脱枯燥呆板的二维码,用户只需扫描展品图片,就能查找到相关信息,让展品搜索和查找体验变得更加直接和有趣。
通过社交媒体账号登录App的用户,还可以对喜欢的展览和展品进行收藏和分享,并在不同设备间同步,喜欢的故宫展览和展品就会永远握在你的手中,塞在你的口袋里了。
  即日起,《故宫展览》手机应用程序可通过App Store及应用宝下载使用。

链接
  “故宫出品”系列App应用程序:“故宫出品”系列App应用程序是数字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5月推出《胤禛美人图》iPad应用程序以来,故宫博物院先后推出《紫禁城祥瑞》(iPad)、《皇帝的一天》(iPad & Android)、《韩熙载夜宴图》(iPad & Android)、《故宫陶瓷馆》(iPhone)、《清代皇帝服饰》(iPad)、《每日故宫》(iPhone & Android)等七款各具特色的数字作品,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推广故宫院藏文物及其相关历史文化。其中《韩熙载夜宴图》获App Store中国区2015“年度最佳”称号,《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每日故宫》分别获2013-2015年 “年度精选”称号。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寿康宫

太后宫之一。位于故宫内廷外西路,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为皇太后居慈宁宫之寝宫,太妃、太嫔们亦随居于此。

慈宁宫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慈宁宫花园

界面

1、亦称界画,中国画以界画直尺划线的技法名称。 2、中国画画科之一。《辍耕录》:“画家有十三科”,将界画楼台列于第十,指以宫室、楼台、亭阁等建筑为题材衬以山水、林泉为背景而用界尺直笔划线的绘画。

韩熙载

韩熙载(902—970年),字叔言,五代时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世家出身。后唐同光间(923—926年)中过进士,在政治纷乱中父亲被杀,926年,他和史虚白等人一同避难江南,投奔吴国。937年,李昇代吴建立南唐,召韩熙载为秘书郎。太子李璟即位,拜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受到重用。他初入朝时,颇有抱负和政治识见。947年时,后晋石敬塘投降契丹,称“儿皇帝”,割让大批中原领土,他即上疏,建议抓住时机,平定中原,但李璟不纳,坐失良机。不久,陈觉、冯延鲁等“五鬼”弄权,造成福州惨败,韩熙载上书切谏,主张制裁他们,却遭到宋齐丘、冯延鲁等奸佞诬造,被贬官。后来,北周政权建立,北方日益强大,有人却侈言北伐,韩熙载审时度势,提出不可轻举妄动,李璟照旧不纳,结果一战失去江北、淮南十四州,对北周称臣。李煜当朝时,南唐又沦为新建的赵宋王朝附庸,败亡已成定局。李后主又终日饮酒填词,高谈佛理,国势日趋衰微。时为兵部侍郎的韩熙载遂悲观失望,不得不“自汙”以自保,他曾向好友德明和尚倾诉内心苦衷:“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柄。”(宋·陆游《南唐书》) 韩熙载晚年失意不得志,遂沉缅于酒色,“多好声色,专为夜宴”(明·朱存理《铁网珊瑚》著录《夜宴图》赵昇跋),“放荡嬉戏,不拘名节”(宋·马令《南唐书》“韩熙载传”),“竭其财,致伎乐殆百数,以自汙”(本卷无名人书《韩熙载行实》)。李后主闻其荒纵,遂命顾闳中画《韩熙载夜宴图》加以警告,“既而黜为左庶子,分司南都。尽逐群妓,乃上表乞留。后主复留之阙下。不数日,群妓复集,饮逸如故。月俸至,则为众妓分有,既而日不能给。尝弊衣屦作瞽者,持独弦琴,俾舒雅执板,挽之随房求丐,以给日膳。”(本卷无名人书《韩熙载行实》)后迁中书侍郎,依然故我地放纵,宋开宝三年(970年)卒,享年六十多岁。

更多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