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故宫”工程获批 故宫院长详解总体方案
“平安故宫”工程获批 故宫院长详解总体方案
“平安故宫”工程获批 故宫院长详解总体方案
时间:2013-04-17

  故宫博物院于2013年4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单霁翔院长向媒体通报,《“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已于2013年3月正式上报国务院并于近日获得批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故宫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事业。2012年5月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相继对故宫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保护好故宫,建设好故宫博物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就加强故宫建设有关问题作出具体部署。
  4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故宫博物院海淀区西玉河基地调研时强调,要把“平安故宫”工程作为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服务观众能力,实现故宫博物院的高水平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新贡献。
  刘延东强调,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目标要求,根据我国国情和故宫历史文化特色,借鉴国外一流博物馆的经验,科学论证编制《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实用,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有机统一;加强科技支撑和自主创新,突出环保、节能,确保质量、安全。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区分缓急,分阶段组织实施故宫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安全防范新系统、文物防震、基础设施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项目。要保障必要经费,坚持精打细算,严格资金监管,务求节俭廉洁。要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同配合和专家咨询论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组建强有力管理团队,精心组织实施“平安故宫”工程建设,切实把故宫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发展好。
  根据《“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平安故宫”工程的保护对象为:一是占地112公顷、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木结构宫殿古建筑群的安全;二是180余万件故宫藏品的安全;三是每年约1500万中外观众的安全。通过“平安故宫”工程的实施,将有效解决故宫目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火灾、盗窃、震灾、藏品自然损坏、文物库房、基础设施、观众安全等安全隐患。
  “平安故宫”工程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七项:(一)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二)地下文物库房改造;(三)基础设施改造;(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五)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建设;(六)院藏文物防震;(七)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
  单霁翔院长表示,“平安故宫”工程指导思想是在准确把握当今时代对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的新要求,在确保故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博物馆事业的不断拓展。争取通过8年持续不懈的努力,以推进“平安故宫”工程为契机,使古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充分体现,逐步提高故宫藏品保存和修复条件,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展示传播能力和服务观众能力。实现文化遗产完整保护;实现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实现安防设施全面覆盖;实现开放区域适度扩大;实现文物库房功能改善;实现文物藏品保护修复。
  “平安故宫”工程将坚持安全第一,保护优先;科学论证,慎重决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软硬并举,创新管理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将成立“平安故宫”工程领导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工程实施。组建“平安故宫”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工程中重大问题的咨询、论证及安全风险评估。实施过程中将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强化内部管理。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程序对“平安故宫”工程资金和绩效进行全程监督。
  “平安故宫”工程的近期目标,是争取用3年时间,在2015年,即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之时,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防火、防盗、防雷、防震、防踩踏等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解除其中最紧迫、最危险的隐患点。中长期目标,是用8年时间,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目前,“平安故宫”工程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即将全面实施。

关键词: 地下文物库房

地下文物库房

故宫原有的文物库房,大多利用古建筑,门窗不严,室内潮湿,条件简陋,不能适应藏品保管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为解决文物库房条件落后与文物保管现代化这一矛盾,故宫斥巨资建成了一、二期地下文物库房。 这是目前中国国内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地下文物库房。在结构上确保了防水、防潮和防火的功效。库内各房间均设有温湿度检测系统、消防系统、安全监视与报警系统和通风系统。使文物藏品处于恒温、恒湿、安全、可靠的储藏环境中。库内全部使用金属烤漆柜架,文物在进入库房前先经过熏蒸消毒,再贮于柜架之内。这座先进的文物库房,为院藏文物的保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