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讲坛第十五讲“《兰亭集序》、‘兰亭论辨’与兰亭书法的渊源”
故宫讲坛第十五讲“《兰亭集序》、‘兰亭论辨’与兰亭书法的渊源”
时间:2013-05-13

  2013年4月20日,“故宫讲坛”第十五讲在东城区图书馆如期举行。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素先生围绕“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兰亭集序》、‘兰亭论辨’与兰亭书法的渊源”的精彩讲座。
  作为开场,王素先生和大家一起解读了《兰亭集序》的著名诗句。《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因为王羲之的书法举世闻名,诗文本身也同样有名。全文虽仅有324个字,却字字珠玑,经常被后人引用。《兰亭集序》表达了王羲之“俯仰一世”,叹人生短暂的感慨。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有“详察古今,研精纂素,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的评价。谈到“兰亭论辩”,王素先生指出,《兰亭》真伪之争,自南宋始,直至近年,旧的争论仍未消歇,新的争论似乎还在继续产生。其中,最著名的是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兰亭论辨”。这场“兰亭论辨”争论的问题之一就是当时是否存在《兰亭》这类行书的问题。王素先生根据早年楼兰出土文书及近年长沙出土东汉、三国孙吴简牍,说明从东汉晚期行书草创,至东晋初期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发展和革新的脉络是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是十分完整和清楚的,因此关于是否存在《兰亭》这类行书的问题,是不应称之为问题的。
  王素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述和简明清晰的分析使听众们对《兰亭集序》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其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和历史事件有了更多了解。讲座后,王素先生耐心地回答每一位听众提出的问题。很多听众都表示讲座非常精彩,希望“故宫讲坛”能够继续推出更多更好的讲座,让更多人了解故宫文化。

王素

王素(1794—1877年),字小梅,晚号逊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花鸟、走兽、虫鱼皆有妙笔,尤善人物。笔下仕女姿态雅逸,敷色清丽,风格近于费丹旭,与改琦、顾洛一同被称作晚清人物画三大家。所画花鸟鱼虫笔势灵动,色彩俏丽,风神自存。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唐太宗

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代君主, 627至649年在位,在位期间国力强盛。

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年),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鼓动李渊起兵反隋,曾平定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李渊称帝,封为秦王,任尚书令。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其兄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即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府兵制,开创“贞观之治”,为李唐王朝奠定了基石。

更多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