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海棠依旧》反响热烈再度上演
话剧《海棠依旧》反响热烈再度上演
话剧《海棠依旧》反响热烈再度上演
时间:2013-01-29
  2012年12月,故宫博物院第四届青年文化节上演的话剧《海棠依旧》,剧情跌宕,情节感人,观众反响热烈。该剧以1933年至1948年间故宫博物院古物南迁、西迁、迁台过程中故宫人守护国宝的真实故事为主线,表现了故宫人对于国宝典守珍护的情怀,彰显了故宫人融在血液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春节前夕,1月23日至28日期间,该剧在故宫博物院再度上演,连续演出五场,特邀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恭王府等文博系统职工,以及故宫博物院全体员工和志愿者观看演出。
  话剧《海棠依旧》由故宫团员青年自编、自演,剧中许多细节事实都经过严谨考证,以艺术的形式进行重现,隐含杜甫诗作《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概念,结合故宫人在三个重要历史节点的抉择,于分离时期盼团聚,在生死中传承精神。剧中人物所凝聚的爱国护宝的真挚情感,表现出故宫人对文物、文化的敬畏之心,将故宫人世代传承的守护典藏、敬业奉献的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令在场的观众感动不已,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此次复排总结了上次公演的经验,导演、编剧、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排练。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毛尔南作为导演,再次前来进行指导,不辞辛苦;演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排练,全心投入。尽管结构、情节、表演、布景等与专业院团仍有距离,但演职人员对排练的高涨热情、忘我的敬业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均展现出新一代故宫人对老一辈故宫人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长久以来,故宫职工视故宫为家、视文物为生命,为保护文物倾尽青春、智慧和汗水,令人感佩。而话剧《海棠依旧》恰恰是阐述、传播故宫人精神的一出优秀剧目,值得故宫同仁认真观摩,值得在社会上进一步加以推广。
  故宫博物院青年文化节由故宫博物院工会与团委共同举办,自200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一、三届均以文艺作品演出的形式呈现青年职工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多样的才艺,第二届青年文化节上演的话剧《青瓷》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背景材料:
  《海棠依旧》剧中人感言

  导演: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毛尔南
  《海棠依旧》是具有诗意化风格,同时并存着契诃夫式喜剧情怀的一部优秀作品。在反复揣摩剧本之后,我斗胆地憋出来两个字——断裂。亲人和亲情的断裂;宫院和国宝的断裂;故乡和宝岛的断裂,正是在这样的断裂背后蕴藏着强大的觉醒,而觉醒的故宫人用他们的生命,建立着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

  编剧、演员(饰演龚培衡):故宫出版社王戈
  从战争造成的奔波分离最后落回到人与人割舍不断的亲情,象征这种血浓于水的联系必定会突破一切隔膜,让国家,让故宫,让国人在不久的将来团圆。

  演员(饰演顾紫宸):保卫处姜龙斌
  随着对戏剧理解的深入,我对这段历史的理解也从故宫人的人性情感上升到对守护文物执着,老辈“故宫人”为保护国宝不顾个人利益和生命安全的崇高精神让我们感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故宫人精神是那种对文物的热爱、坚持和执着。

  演员(饰演张庭月):资料信息中心李贞子
  《海棠依旧》中“库房失火”、“南迁路线泄露,汉中被炸”、“绵阳路段文献翻河”、“跨越秦岭险遭翻车”这些都真实地展现了南迁途中故宫人的艰辛与困苦,以及为了文物置生死于度外、对故宫事业无怨无悔的精神。我们这些年轻的故宫人无不为前辈们的付出而深深感动。

  演员(饰演顾母):资料信息中心李杨
  身在《海棠依旧》剧组这个大家庭,我对大家由生疏变得熟悉。《海棠依旧》像一块磁石一样拉近了我和同事间的距离,让我收获友情;同时我得以用一种很独特的角度亲近古物南迁那段历史,套用剧中的一句台词——它让我感受到作为“故宫人的使命”和作为“中国人的使命”。

  故宫博物院员工观后感言

  故宫出版社:王冠良
  故宫青年,倾情奉献。继话剧《青瓷》之后,故宫博物院的年轻一代,利用业余时间自编自演,再次围绕古物南迁史实,演出一场触动人心的情感大戏。在恶劣环境下坚守,在艰难困苦中奉献。代代传承的,是文物,更是精神。

  古建部:赵鹏
  这届青年文化节《海棠依旧》的演出之所以感动很多故宫人,包含了导演和演员们专注忘我的付出,和编剧六易其稿的执着。这份执着和认真,让观众们看到了三代故宫人护卫国宝的承诺以及两岸相融的血脉之情。我没有与编剧探讨过话剧名字的内涵,在我看来,意味着:海棠花,依旧芳香。

  古器物部:孙悦
  看惯了《潜伏》那样勾心斗角的情节,《疯狂的石头》那样费尽心机的编排,再看《海棠依旧》,我们尽可以挑出很多“毛病”:剧情结构太过简率,人物性格不甚突出,戏剧冲突不够激烈,结局交代不尽完善……等等。但看了这样一出没有悬念,没有高潮,甚至没有反面人物的话剧,很多观众却不禁为之动情落泪。因为,故事讲述的是一段真实的故宫历史,是一群故宫人真实的人生经历。每一位热爱故宫、渴望了解故宫的观众,都不会抱着“挑刺”心态去看待《海棠依旧》和它背后所承载的古物南迁史。
关键词: 海棠 杜甫 青瓷 三代

海棠

落叶小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亦称海棠,球形,味酸甜。

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唐朝诗人,有“诗圣”之名。其诗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倾向 。《三吏》、《三别》、《秋兴》、《春望》等诗篇广为传颂。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三代

指夏、商、周三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