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讲坛第二十四讲“故宫书画漫谈——人物画与山水画”
故宫讲坛第二十四讲“故宫书画漫谈——人物画与山水画”
时间:2013-08-29
  2013年8月24日上午,故宫讲坛第二十四讲在东城区图书馆如期举办。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金运昌为广大故宫文化爱好者带来了题为“故宫书画漫谈——人物画与山水画”的专题讲座,他结合故宫古书画藏品及自己的研究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书画具有哪些特色、应当如何欣赏等话题。
  金老师首先谈了中国画的独特载体——笔、墨、纸、砚。他提出,构成中国画特点的主要是毛笔,毛笔表现的线条的灵动性及“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的特点承载了中国绘画的独特理念;墨分为油烟和松烟,油烟发亮,松烟亚光;砚台可以让墨灰研磨得更细,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的端砚研磨又快又细,效果最好;纸的发明是中国书画史上的飞跃,也是世界闻名的伟大发明,由树皮和稻草的纤维构成。文房四宝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很多特质。
  接着,金老师谈到了笔法中的“藏锋”和“露锋”,用笔的疾驰,墨法的枯润、浓淡;介绍了中国画的“书画同源”,诗、书、画三者的关系,人品和书品的关系,绘画分科等问题。金老师还以故宫所藏的《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摹)》、《顾恺之女史箴图卷(宋摹本)》、《阎立本步辇图卷》、《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赵佶听琴图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等著名绘画作品为例,详细讲解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与欣赏等问题。
  金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亲切的讲解不时激起观众的阵阵笑声和掌声,也让听众们对中国书画之美及故宫藏画都有了更多了解。讲座后,许多听众簇拥到讲台前,询问书画的诸多问题,金老师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并为热心的观众签字、合影留念。

松烟

燃松木而得的煤烟,是制墨原料中的主要成分。松烟墨始见于唐代。

女史

中国古代女官名。周礼天官、春管所属都有女史,或掌王后礼仪,或管文书,后世也用为妇女的美称。

赵佶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北宋皇帝、书画家。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极一时之盛,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能书善画,自创书法“瘦金体”。

顾恺之

顾恺之(公元四世纪),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义熙初官散骑常侍。博学多艺,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凡人物、佛像、禽兽、山水皆能。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画师法卫贤,行笔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出之自然。画人物尤善点睛,自云:“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六朝人口语“这个”,即指眼珠)之中。”唐张彦远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精通画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书行世。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女史箴

《女史箴》是西晋广武侯张华所写,文字内容是关于女子的德行操守,以教化训诫为目的。顾恺之将文中故事以图画的形式加以描绘,使之通俗易懂。现存《女史箴图》最早的画本是唐代摹本,原为清宫旧藏,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阎立本

阎立本,生活于7世纪,约卒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是唐朝初年的著名画家.他出生在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内,父亲和兄长均是宫廷艺术家,擅长绘画和设计。在兄长去世后,阎立本接替他继续在宫中供职。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可知,阎立本的艺术活动与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密切相关。阎立本年轻时,即在尚为秦王的李世民府中任职,并于唐武德九年(626年)绘制了为李世民夺取天下立过大功的18个谋士的肖像。唐贞观十七年(643年),阎立本又奉已即帝位的李世民之命,画了24 位唐朝开国功臣的肖像,并悬挂在宫廷的主要殿堂凌烟阁内,称为《凌烟阁功臣像》。这组肖像画群充分展示了阎立本的绘画才能。阎立本在宫廷的地位日益重要,最终担任官职很高的右相。与他同时的左相为武将,曾在边庭屡立战功,所以当时人们称赞道:“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顾闳中

顾闳中(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0世纪),江南人。南唐后主时画院待诏,擅画人物,与周文矩齐名。

韩熙载

韩熙载(902—970年),字叔言,五代时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世家出身。后唐同光间(923—926年)中过进士,在政治纷乱中父亲被杀,926年,他和史虚白等人一同避难江南,投奔吴国。937年,李昇代吴建立南唐,召韩熙载为秘书郎。太子李璟即位,拜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受到重用。他初入朝时,颇有抱负和政治识见。947年时,后晋石敬塘投降契丹,称“儿皇帝”,割让大批中原领土,他即上疏,建议抓住时机,平定中原,但李璟不纳,坐失良机。不久,陈觉、冯延鲁等“五鬼”弄权,造成福州惨败,韩熙载上书切谏,主张制裁他们,却遭到宋齐丘、冯延鲁等奸佞诬造,被贬官。后来,北周政权建立,北方日益强大,有人却侈言北伐,韩熙载审时度势,提出不可轻举妄动,李璟照旧不纳,结果一战失去江北、淮南十四州,对北周称臣。李煜当朝时,南唐又沦为新建的赵宋王朝附庸,败亡已成定局。李后主又终日饮酒填词,高谈佛理,国势日趋衰微。时为兵部侍郎的韩熙载遂悲观失望,不得不“自汙”以自保,他曾向好友德明和尚倾诉内心苦衷:“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柄。”(宋·陆游《南唐书》) 韩熙载晚年失意不得志,遂沉缅于酒色,“多好声色,专为夜宴”(明·朱存理《铁网珊瑚》著录《夜宴图》赵昇跋),“放荡嬉戏,不拘名节”(宋·马令《南唐书》“韩熙载传”),“竭其财,致伎乐殆百数,以自汙”(本卷无名人书《韩熙载行实》)。李后主闻其荒纵,遂命顾闳中画《韩熙载夜宴图》加以警告,“既而黜为左庶子,分司南都。尽逐群妓,乃上表乞留。后主复留之阙下。不数日,群妓复集,饮逸如故。月俸至,则为众妓分有,既而日不能给。尝弊衣屦作瞽者,持独弦琴,俾舒雅执板,挽之随房求丐,以给日膳。”(本卷无名人书《韩熙载行实》)后迁中书侍郎,依然故我地放纵,宋开宝三年(970年)卒,享年六十多岁。

更多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