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传播文化——故宫博物院暑期举办“故宫知识课堂:珍宝的故事”活动
寓教于乐 传播文化——故宫博物院暑期举办“故宫知识课堂:珍宝的故事”活动
时间:2013-08-23
  2013年7月26日至8月17日期间,故宫博物院为了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举办了四期“故宫知识课堂——珍宝的故事”主题活动。在融洽的气氛中,在愉快的笑声中,共有319个家庭参与,观看短片、聆听讲座、参与互动、数字体验,在博物馆中度过了充实而丰富的一天。
  第一期:石鼓的流传
  讲座将“疯狂猜字”游戏融入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石鼓的发现、流传为主线,向大家介绍了它在考古史、文学史、文字发展史和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写有甲骨文、金文或篆文的字卡,辨别字形,判断字义,深入探寻古文字的奥秘。
  第二期:“唐窑”的追思
  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清代制瓷工艺家唐英的生平及其督造的官窑瓷器精品。学生们利用色彩丰富的超轻粘土和轻便灵巧的小工具,精心地制作起独一无二的DIY“仿瓷”小物件。
  第三期:画中的故事
  结合《步辇图》讲座内容,讲解员介绍了中国古代书画精品、绘画构图形式以及古人追求的意境。学生们灵巧的小手效仿古人在扇面上绘制出一幅幅属于自己的书画小天地。
  第四期:玉玺的传说
  讲座从传国玉玺的由来,讲到清代二十五方宝玺的名称及用途。学生们先从“知玺文,识玺意”的游戏中加深了对清代宝玺的认知,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雕刻制作出个性化的橡皮章。
  “故宫知识课堂”是故宫博物院在假期里向中小学生推出的主题社教活动,已经形成了常态化,得到了很多家庭的认可。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很多家长在留言本上留下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故宫博物院也会一如既往,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功能。
关键词: 石鼓 唐英

石鼓

战国时期秦国的遗物,为10块质地为花岗岩的大石头。因石形似鼓,后人称为石鼓。其圆顶呈馒头形,上狭,中间略鼓,平坦光滑,下凹凸不平天然曲折,底部均为人工凿成的平底。10鼓的高低大小各不相同,其中最高者高95厘米,最矮者高60多厘米。

唐英

唐英(1682—1756年),字俊公,自号蜗寄老人。清雍正六年(1728年)始奉命驻景德镇御窑厂任协理官。乾隆元年(1736年)起先后管理淮安关及九江关并兼理窑务,直至二十一年(其中十五、十六两年一度中止)。在管理景德镇御窑厂的前后二十余年中,唐英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推动了瓷艺的仿古、创新,获得巨大成就。著有《陶成纪事》、《陶冶图说》、《陶人心语》等书,均为研究景德镇制瓷史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