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暨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在我院举行
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暨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在我院举行
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暨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在我院举行
时间:2014-08-13
  2014年8月13日,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暨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共同为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基地揭牌,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和古建专家谢辰生先生共同为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揭牌。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国民、故宫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忠培、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以及古建界专家学者和 “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及木作营造技艺培训班”的学员们总计70余人共同出席了该活动。揭牌仪式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乃恩主持。
  揭牌仪式上单霁翔院长首先对莅临揭牌仪式现场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感谢,向科研基地和古建所的揭牌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科研基地的成立对故宫博物院而言是件大事,该基地是故宫博物院继古陶瓷保护研究基地后的第二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故宫博物院是截至目前全国唯一一家拥有两个科研基地的依托单位,说明故宫既有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也有勇攀科研高峰的决心。故宫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真实展现了以木构为主体的明清官式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时,还拥有数百年故宫古建筑保护修缮的丰富经验。目前,国务院批准的“故宫整体修缮工程”已经走过了12年的历程,按计划将在2020年竣工。今后6年,应以怎样的正确理念推动此项工程开展,问题十分具体,也十分现实,必须对此做出回答并采取实际行动。今天,如果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积累,既难以满足故宫古建筑群保护本身的需要,也难以对相关领域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基地建成后,将以保护明清官式建筑,组织开展系统和专项研究为宗旨,充分利用故宫博物院在明清官式建筑群体和类型数量上的优势,组织院内外专家,全面、系统、深入的探索和总结明清官式建筑的发展历史、建筑形制、营造技艺、保护修复理论与方法,同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基地研究的重点在于:第一、面向全国;第二、以保护技术为主,应该包括官式建筑传统技艺的发掘、传承,现代保护技术、材料的创新、筛选和应用;第三、标准的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理论的探索和总结;第四、国内外有关的学科发展信息的收集编译;第五、争取成为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保护从业人员的培训点。同时,单院长希望通过完善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基地,进而建设中国古代建筑保护传承国家基地。
  在揭牌仪式上,郑欣淼院长还代表故宫研究院祝贺古建筑研究所的成立,并在讲话中指出古建筑研究所是故宫研究院下设的非建制所,故宫研究院希望成为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项目的学术基地和故宫学研究的中心,而紫禁城研究是故宫学的核心,紫禁城内的建筑又是紫禁城研究的主要对象,所以,成立古建筑研究所是势在必行之举。古建所的成立,能够更好的整合故宫内部资源,为故宫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平台。
  郑欣淼院长比较了科研基地、紫禁城学会和古建筑研究所之间的异同,强调古建筑研究所应该更集中地进行故宫古建筑及其环境的历史、艺术、古代营造的研究,包括故宫每一组和每一座古建筑的现状实测和科学数据的记录发布、历史信息采集,清宫营造档案的整理,故宫古建筑各类材料和工艺(各作)的发掘、认知和记录,故宫古建筑的保护工程实录和研究等项具体工作。讲话最后,郑欣淼院长阐述了故宫研究院2016年前要实现的总体目标和古建所近期的具体工作计划。
  在揭牌仪式后,郑欣淼院长为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晋宏逵研究馆员颁发所长聘书,晋宏逵所长为首批22位古建筑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颁发了聘书。
  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及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都是依托故宫博物院的学术组织,组织形式不同,但研究的主要着眼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中国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提高保护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故宫博物院将为实现此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建福宫

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故宫研究院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宫研究院是以开放的学术胸襟、创新的机制接纳国内外学术界热心于故宫学术研究的人才,与院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构建的高端学术研究平台。故宫研究院成立后,将深入开展对明清宫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档案的研究,组织实施国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课题项目,搭建两岸故宫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博物馆馆际之间和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培植新生的学术力量,以此全面带动学术研究、展览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文博界学术研究的重镇。
故宫研究院下设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并联系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盖全面、专业突出和梯次完备的学术团队。

实录

古代编年体文献之一。记述方式以时间先后为序,以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中心,既记其言行动止,还兼记一朝国政大事。实录的史料来源主要是时政记、起居注和日录。 实录最早产生于南朝萧梁时期。自唐代开始,前朝皇帝去世,后嗣之君即诏令史官为先君撰修实录。此后,历代皆视实录为必备之作。清代专设有实录馆,不仅由大臣主持纂修,还要由皇帝御审“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