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讲坛第三十五讲“清代皇家文房清供”
故宫讲坛第三十五讲“清代皇家文房清供”
时间:2014-07-01
  2014年4月13日,故宫讲坛第三十五讲在故宫学院教学楼408阶梯教室举行,故宫博物院张荣研究馆员应邀作了题为“清代皇家文房清供”专题讲座。主讲人张荣现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已出版论著十余部,多年来致力于古代工艺美术的研究与鉴定。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作为文房四宝的辅助用具——“文房清供”也是如此,如笔筒笔插、墨盒、墨床、砚滴、砚屏等在宫廷使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既体现了实用价值,又显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宫廷御用品的特点。
  主讲人从“画中真意——文人帝王”、“案头乾坤——笔墨纸砚之属”、“帝王百宝箱——成套文具”以及“珍宝琳琅——印章、书灯与其他”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清代皇家文房用品的内涵和用途。首先,从清代“文人帝王”入手介绍帝王画像里展现的文房用品;其次,介绍了中国传统文房用具的种类和观赏性文玩,可谓包罗万象、琳琅满目。主讲人还列举了从康熙到道光时期的文玩材质和制作种类,这些物件的设计丰富多样,造型奇特,妙趣横生,暗藏玄机,成为帝王书斋中不可或缺的陈设雅玩。
  整场讲座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主讲人精心准备了大量与“皇家文房清供”相关的资料图片,和听众分享了清代皇帝与文房用品有关的小故事。讲座结束后,主讲人对听众们的踊跃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而又平实易懂的解答。

故宫学院

2013年11月4日成立的故宫学院是一所业务培训和教育机构,也是国内首家以博物馆办学的模式成立的“学院”。故宫学院响应我国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和需要,围绕故宫博物院整体事业的发展,面向自身、面向行业、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项目与教育活动,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践行博物馆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的使命。
办学宗旨:故宫学院将立足于服务故宫博物院,健全员工培训体系,探索适应博物馆人员特点的培训模式与机制,培养员工的新思想和新技能,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同时激励员工将培训的效果反映在博物馆的各项实际工作之中。以此为基础,凭借故宫博物院在文物鉴定、文物保护与修复、博物馆管理、宫廷历史与建筑研究等领域的优势,学院还将逐步辐射到国内外博物馆及相关业界,逐步成为国内文博行业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树立故宫学院自有的品牌特色和过硬的信誉,同时也以教学相长的模式培养一支故宫博物院的中青年专家队伍。
办学内容:故宫学院的业务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故宫博物院院内员工培训、国内博物馆界及相关业界培训、公众教育和国际培训。领域涉及宫廷历史文化、文物鉴定、文物修复与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实务等;兼顾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以文物鉴定为例,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文物鉴赏”,将着重于梳理阐释文物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引导听众关注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文明演进。学院的师资将以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和具有资深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基础,并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力量。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笔插

文房用具,用途似笔筒,但较笔筒插笔少,同时又可用作笔架。清代玉器中有白菜形笔插、荷花形笔插等,它们既可插笔,又是非常有趣的文房清玩。

砚滴

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具,用于贮水并向砚池内滴水。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砚滴。”

更多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