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讲坛第四十讲“乾隆花园——乾隆皇帝的文人花园”
故宫讲坛第四十讲“乾隆花园——乾隆皇帝的文人花园”
时间:2014-07-17
  2014年6月22日,故宫讲坛第四十讲如期举行,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淑娴向听众做了题为“乾隆花园——乾隆皇帝的文人花园”专题讲座。
  主讲人长期从事皇宫建筑的保护及历史与艺术的研究工作,对故宫乾隆花园和倦勤斋保护项目有深入研究,先后参与了故宫大修项目、建福宫花园复建项目和宁寿宫花园、倦勤斋保护利用等项目中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首先,她向听众讲述了乾隆花园整体布局,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的营造特点,以及山水景观、建筑错落的造园风格。其次,讲述乾隆皇帝的文人特质、六次南巡的审美体验,形成了乾隆花园“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曲径通幽”、“复归于朴”等独特的园林美学,营造出“曲水流觞”、“岁寒三友”、“碧螺品茗”、“竹香漫溢”的园林景致,使得乾隆花园在皇家园林中独树一帜。最后,主讲人围绕倦勤斋内檐装修与保护,为听众们详细讲述了乾隆花园美轮美奂、别具一格的室内装潢艺术,全面展现了其登峰造极的空间艺术。
  整场讲座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在讲解的同时穿插实景照片,使听众们进一步了解乾隆皇帝的审美趣味,赏析乾隆花园的园林艺术。

  背景材料:
  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外东路宁寿宫后区西路,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完成,以备乾隆皇帝归政后游赏,故又称乾隆花园。该花园在造园艺术和装饰艺术方面堪称清代中期皇家园林代表,也是清代帝王宫廷生活的生动体现。

乾隆皇帝

倦勤斋

倦勤斋匾额,乾隆御笔。取“耄期倦于勤”之意,意谓年老厌倦万机,以示此斋为太上皇在花园中的憇息之所。

建福宫

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宁寿宫

南巡

正德十四年(1519年),皇帝朱厚照打算南巡,文武大臣纷纷上疏反对。皇帝大怒,命将兵部郎中黄巩等六人关入狱中,107名朝臣罚跪午门外五日,并施杖刑,致使八位大臣被杖死。这年六月,江西宁王朱寰濠造反。皇帝以亲征之名再次下令南巡。经临清、淮安、扬州,到达南京,南下至次年九月,朱厚照于清浦(今江苏清江市)积水池钓鱼,船翻落水受惊,才匆忙返京。十二月到北京,十六年(1521年)三月死于豹房。

曲水流觞

旧时汉族岁时风俗,流行于我国多数地区,为夏历三月三日上巳节期间的一种游戏活动。觞,即酒杯,一般为木制,故可在水中飘浮。每年三月三上巳节,人们坐在环曲的水渠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以此为乐,故称“曲水流觞”。此俗起源甚早,周代已有。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等在会稽(今绍兴)兰亭修禊,他们吟诗、饮酒,遂作《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清代次俗限于宫廷举行。今北京潭柘寺、中南海均存“流杯亭”之建筑。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它们在冬天依然具有强劲的生命力。

装修

古建筑外檐和内檐的门窗、槅扇、隔断、天花等木构件之统称。以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安装在檐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外檐装修”,安装在金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内檐装修”。外檐装修包括槅扇、槛窗、横披、帘架、风门等,内檐装修则是室内的隔断、屏风、落地罩及博古架等。

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更多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