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门票预售获新突破 故宫博物院公布2015年暑期接待方案
网络门票预售获新突破 故宫博物院公布2015年暑期接待方案
网络门票预售获新突破 故宫博物院公布2015年暑期接待方案
时间:2015-07-03
  2015年暑期即将到来,故宫博物院也将迎来试行限流措施后首个参观高峰。为保障故宫和观众的安全,更好地为观众提供服务,故宫博物院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接待方案,多措并举,确保暑期观众接待安全有序。
  一、网络门票预售获新突破
  自2015年6月13日起,故宫博物院推行每日限流8万、实名制售票制度以来,该措施推进平稳顺利,得到广大媒体和公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院内散发小广告和黑导游等违法人员明显减少,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净化参观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限流的第一周(6月13日-20日),网络门票预售从限流前的每天平均1000人次增加到每天7000人次。特别是6月20日端午节以来,网络预售门票屡屡破万,增长了近10倍,占总参观人数的比重从限流开始的15%增长到目前的20%,比去年同期的2%相比更是涨势显著。以最近五天为例,6月27日至7月2日(6月29日周一闭馆),通过预售网站购买故宫门票的观众达51466人次,占五天总参观人数(252330人次)的20.3%。
  为进一步增加网络预售比例,特别是鼓励旅行社团队通过网络预售渠道购买门票,支持故宫限流工作,故宫博物院于近期公布多项措施,比如延长网上预售截止时间至参观前日24:00、简化旅行社网购流程、旅行社网上预约购票9折优惠及其团队订单不再限制导游免票人数等,期待这些措施能够吸引更多的旅行社和观众提前通过网上预约购票,以帮助故宫博物院实现限流和实名制目标。
  二、多措并举,做好暑期观众接待工作
  1.加强观众疏导,保证安全
  为迎接暑期观众流量高峰,故宫博物院加强安保巡查工作,保证观众安全参观。比如,每天在开放路线、端门区域-午门区域、神武门外广场区域、东华门出口等人员密集区域增加安保人员,负责维护售票、检票、安检秩序;依托公安干警,强化治安管控和巡查,维护开放区域参观秩序,打击扰乱环境秩序的非法“一日游”、非法散发小广告和无照经营等各类违法行为;与驻院派出所形成联动机制,增加每日巡查次数,加大投入巡检力量;加强对黄牛、无照游商的清理整治,打击非法散发“一日游”小广告的人员等。
  2.畅通观众进出口通道,提高通行速度
  打开端门西朝房北侧护栏出口、午门东侧铁护栏入口等通道,加强阙左门与阙右门横向进出人员的疏导,防止在午门广场入口处形成观众拥挤;打开景和门、隆福门、皇极门西墙门等分流疏散观众;设置醒目的“团队入口”、“预约票入口”指示牌,设置预约票专门通道,优先放行采取预约方式购票的观众。
  3.做好观众服务,提升参观舒适度
  (1)根据观众流量,随时调整端门西朝房售票窗口数量。调控售票速度,缓解观众排队购票压力和开放路线重点区域的观众流量。
  (2)医疗救护站由市急救中心医生值班,负责处理观众急救事宜,电话:85007120。
  (3)增加保洁人员、增设果皮箱,院内座椅做适当调整,保持院内环境整洁;在端门内西侧、午门内广场西侧、神武门外西侧增设临时厕所,解决观众如厕难问题。
  (4)增加开放区域广播次数;做好广播寻人服务工作;做好应急广播准备,视情况添加广播内容;增加闭馆广播次数,闭馆清场的广播结束时间延至17:30。如遇雷雨天气,广播室及时提醒观众注意避雷;如遇大暴雨、特大暴雨等险情,加大广播及电子显示屏的宣传。
  三、参观建议
  故宫博物院虽然做了各项预案,但暑假期间是故宫博物院试行限流措施后迎来的首个客流高峰,观众流量迅速增加,高峰时段观众参观的舒适度与平时相比会大大降低,也给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服务和安全防范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希望观众预约参观、错峰出行,以获得良好的参观氛围与文化体验。
  1.每天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数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建议观众避开每天10:00至13:00的高峰时段,一头一尾参观更舒适。
  2.建议观众尽量选择网络预订门票,避免现场排队买票的辛苦,安检时可走专门预约通道优先进入。故宫博物院门票网络预售网址为:http://gugong.228.com.cn,客服电话为:400-622-8228。
  3.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有详细的开放、展览等最新资讯和服务信息,并推荐了两小时、半日、一日等不同的参观路线,观众可根据需要提前规划。
  4.建议错开中轴线密集区域,关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各类专题展览,比如在延禧宫斋宫举办的“明代御窑瓷器:御窑遗址出土与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文华殿陶瓷馆、承乾宫永和宫的青铜器馆等。
  5.故宫博物院已经实行全面“禁烟”,打火机等禁止带入院内,建议观众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免安检时带来麻烦。
  6.故宫博物院内及周边区域,存在一些非法“一日游”揽客人员、无照游商等违法人员,坑蒙观众、以次充好,希望广大观众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7.请您文明参观,保护文化遗产,不乱丢垃圾、不攀爬山石、不乱刻乱画、不翻越护栏,共同维护整洁有序的参观环境。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为农历五月初五日,又称端阳节、天中节、艾节、浴兰节、解粽节、菖蒲节、端五、重午、重五。名称虽异,但各地过节的习惯是基本一致的。每届斯日,家家户户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种种习俗不一而足。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大文学家、爱国诗人屈原。据梁代吴均所著《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阳兢渡,乃遗俗也。”由是观之,时人因不舍忠臣屈原死去,于是争先恐后地划船追赶挽救,此即中国龙舟竞渡之起源。以后,每年此日百姓都通过划龙舟的形式纪念先贤,采取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驱散江中之鱼,从而避免河鱼侵扰屈原之身。此外,荆楚之人最初还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借以祭祀屈原。为防止游鱼吃掉,便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竞渡之习、食粽子的风俗绵延及今,其影响力之巨大可见一斑。挂艾叶和菖蒲同样是端午节时的民间活动,人们将艾叶悬于堂中,用菖蒲作剑插于门外,希望起到避邪驱瘟、驱魔镇鬼之功效。

午门

神武门

东华门

朝房

朝房分为东西两座,均面阔5间,进深2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东朝房是为祭祀准备奶茶和瓜果的地方,又称茶膳房。西朝房是为祭祀准备面食点心的地方,又称饽饽房。

皇极门

斋宫

明制。建于天坛内西侧,东向,为皇帝致斋专用之宫。百官在各自衙署内致斋。斋戒中要求:“不饮酒,不食葱韭薤蒜,不问病,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不与妻妾同处。”清朝雍正年间宫内建有斋宫,祭天时,皇帝于大内斋宫致斋二日,坛内致斋一日。百官皆斋于公署。其制辞是:“凡陪祀致斋各官不理刑名,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有疾有服(守孝)者皆弗与,其有故违不到者,察治之。”

延禧宫

文华殿

文华殿在太和殿之左,协和门之外,明嘉靖朝以前为皇帝之便殿,以后用为皇帝讲经筵之所。清袭明制。明中期,这里是皇太子摄政之地。明光宗崩,大臣刘一燝、杨涟等将皇太子从乾清宫扶至文华殿,遵其前制故。

承乾宫

永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