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设立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推动国画发展
2016年7月16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在建福宫花园举办“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闭幕暨学术研讨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研讨中国画发展现状和趋势。
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崔如琢先生颁发聘书,聘请他为“故宫研究院荣誉顾问”。同时,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成立,为热爱中国画的青年学子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开展中国画的研究和教育,为中国传统艺术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研讨会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艺术大师崔如琢颁发作品捐赠证书,在现场回顾了崔如琢先生捐赠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作品。此前崔先生于2016年2月向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用于故宫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单霁翔院长表示崔如琢先生的捐赠带动了社会各界对故宫文物保护的极大关注,在无偿捐赠自己代表性书画作品的基础上慷慨解囊,让故宫“养心殿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得到了资金保障。
崔如琢艺术大展:众多观众接受国画艺术熏陶
由故宫博物院主办、北京观唐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于2016年2月25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隆重开幕,展出当代国画大师崔如琢先生代表性的写意山水、写意花鸟、指墨山水、指墨花鸟、指墨书法作品209件(组),囊括其历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杜牧诗意图》手卷(67×1990cm)、《丹枫白雪》长卷(64×3628cm)、《指墨江山林峦醉雪》长卷(68×5667cm)、《瑞雪丹枫溪山无尽》长卷(47×5926cm)等巨幅作品,以及一系列极具创新的指墨山水、指墨花鸟和指墨书法作品,集中展现了崔如琢先生的艺术成就,全面反映他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坚守和追寻。
本展览持续四个月时间,崔如琢先生清隽浑厚的艺术风格与午门雄伟壮观的建筑景观古今辉映,彰显中国水墨艺术绵延千年的发展线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不完全统计,开幕以来有众多观众参观展览,中外领导人、各界专家学者,及海内外观众纷纷前来,为崔如琢先生气势恢弘、朴茂厚重的艺术创作所感染,认为展览不仅彰显艺术家深厚的传统功力,也呈现了他独特艺术个性和“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意识,将极大激发公众对中国书画创作的关注。
学术研讨会:关注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鉴于“太璞如琢——崔如琢艺术故宫大展”成功举办在国内外引起的巨大反响,以及在当代文化发展背景下中国画艺术的现状和未来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故宫博物馆特别在建福宫花园举办“崔如琢书画艺术暨中国画的现在和未来研讨会”,邀请艺术理论家邵大箴、美术史论家薄松年、艺术家谢春彦、美术史论家刘曦林、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王明明、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何家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程大利等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就崔如琢的艺术创作理念、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关系等学术议题进行研讨。
崔如琢先生表示他虽然是创作者,但是近期对中国画在教育、传播、研究方面的宏观发展非常关注,“在当前中西文化交流的环境下,中国艺术家应该有更强的文化自信。对于外来文化,中华民族从来都有着一种兼容并蓄的雍容大度,可时至今日,这种恢弘气度与开放精神正日益弱化。一些人面对西方的冲击,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采取的是一种虚无主义态度,觉得中国的艺术创作落后于西方,盲目崇拜西方新潮艺术。我觉得当代中国的文化人必须对中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有更全面的了解,对中国当下的文化处境有更清醒的认识,敢于继承传统、融合创新,敢于在国际上弘扬有中国气派的艺术精神和优秀创作,创作者、研究者、传播者要有自信主动树立中国艺术堂堂正正的形象,这方面艺术界和政府、传媒、文化各界应该一起努力”。
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探索中国画研究和教育新模式
为了更好的研究、传播中国画艺术,故宫博物院在北京设立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崔如琢先生任院长。成立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则是故宫博物院在艺术教育培训方面的新尝试,办学理念是“复兴中华文化传统,致敬中国艺术经典;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实现中国艺术梦想”,崔如琢先生期望学院的成立和发展能在中国画教育领域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探索一个全新的中国画教育模式与教学体系,为培养中国画的后备人才,为文化强国尽一份绵薄之力。中国画研究院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还将资助学者治学研究,开展国内国际艺术对话,实践“正本清源,继往开来”这一校训精神。
为发挥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方面的功能,故宫博物院2013年创建故宫学院,致力于故宫文化传播、文博专业人才培养、先进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传播、高水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成果交流、面向公众举办培训、讲座等。除了北京以外,此前故宫学院已在苏州、景德镇、西安分别与当地相关机构合作成立了分支机构。
相关大图请至公共邮箱下载:
登陆邮箱:gugongzghyjy@126.com
登录密码:20160716
若有疑问,烦请垂询 | 大道融元 First Cause Creative
陈园园 | M:15321608861 E:15321608861@163.com
郭成 | M:18614082766 E:412208399@qq.com
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2013年11月4日成立的故宫学院是一所业务培训和教育机构,也是国内首家以博物馆办学的模式成立的“学院”。故宫学院响应我国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最新形势和需要,围绕故宫博物院整体事业的发展,面向自身、面向行业、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项目与教育活动,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践行博物馆公众教育和社会服务的使命。
办学宗旨:故宫学院将立足于服务故宫博物院,健全员工培训体系,探索适应博物馆人员特点的培训模式与机制,培养员工的新思想和新技能,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同时激励员工将培训的效果反映在博物馆的各项实际工作之中。以此为基础,凭借故宫博物院在文物鉴定、文物保护与修复、博物馆管理、宫廷历史与建筑研究等领域的优势,学院还将逐步辐射到国内外博物馆及相关业界,逐步成为国内文博行业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树立故宫学院自有的品牌特色和过硬的信誉,同时也以教学相长的模式培养一支故宫博物院的中青年专家队伍。
办学内容:故宫学院的业务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故宫博物院院内员工培训、国内博物馆界及相关业界培训、公众教育和国际培训。领域涉及宫廷历史文化、文物鉴定、文物修复与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实务等;兼顾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以文物鉴定为例,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文物鉴赏”,将着重于梳理阐释文物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引导听众关注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文明演进。学院的师资将以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和具有资深实践经验的人员为基础,并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力量。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宫研究院是以开放的学术胸襟、创新的机制接纳国内外学术界热心于故宫学术研究的人才,与院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构建的高端学术研究平台。故宫研究院成立后,将深入开展对明清宫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档案的研究,组织实施国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课题项目,搭建两岸故宫的科研合作平台,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博物馆馆际之间和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不断培植新生的学术力量,以此全面带动学术研究、展览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文博界学术研究的重镇。
故宫研究院下设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明清档案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院刊》编辑部,并联系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盖全面、专业突出和梯次完备的学术团队。
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是国内首家国家级博物馆基金会,于2010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是由故宫博物院发起,由王石、万捷、刘长乐、宁高宁、马化腾、陈启宗、陈东升、冯仑八位企业家以自然人或企业法人身份参与的独立运营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和扩大故宫博物院藏品和建筑,为故宫博物馆学术研究和公众服务提供支持,并扩大故宫博物院国际国内影响力。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进士第,曾官司勋员外郎,后迁官司中书舍人。工诗文,有《樊川集》二十卷传世,是唐代著名诗人。亦工书法。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五代时西蜀、南唐在宫廷中设立的绘画机构,全称“翰林图画院”,北宋、南宋延置此机构,容纳画家进行创作。
黎明,清人,生卒年、字、号、籍贯不详。乾隆时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翎笔。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