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
我院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
我院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
时间:2012-02-16
  2012年2月5日至15日,我院赴北京农业展览馆参加由文化部等13个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此次展览共分为九大展区,我院文保科技部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名录项目被列入“文明天下”展区。
  2008年6月,我院“装裱修复技艺-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此次装裱修复技艺的参展旨在展示传统工艺在故宫的传承发展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在展示现场,专门配备了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台、装裱材料等,由文保科技部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同时,精心挑选了珍贵的书画复制品陈列展示。现场布置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历年来书画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珍贵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包括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唐代《韩滉五牛图卷》修复前与修复后的对比照片,从残碎破旧的状态到完整之后的转化,展示宣传了书画装裱修复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和我院在保护珍贵书画方面所做出的成绩;二是古书画修复的工艺流程和修复局部照片的展示,如:揭补画心全色接笔等,使观众了解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三是师傅带领徒弟工作的场景,展示传统书画装裱修复的人才培养。古书画修复是一项技艺复杂的传统工艺,修复一幅字画需要二三十道工序。虽然此次展示的过程有限,但每一个展示过程都是精心挑选和设计的有代表性的环节。观众可以在现场对书画装裱修复传统技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展览中工作人员亲自进行书画装裱技艺的展示吸引了大批前来参观的观众,备受瞩目。很多人在现场观看并进行提问,工作人员都耐心细致的解答。
  1954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吴仲超从全国特别选调了张耀选、杨文斌、孙承枝、金仲鱼、金禹民、赵振茂等一批书画装裱修复、书画临摹、青铜器修复等文物修复方面的专门人才,使故宫博物院建立起了文物修复工作的初步框架和基础。从1956年的“文物修复厂”到现在的“文保科技部”,几十年间,包括书画保护在内的文物修复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修复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展子虔游春图卷》、《韩滉五牛图卷》、《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等大批珍贵书画作品。同时,培养了一批传统书画装裱修复专业人员,从第一代修复师到现在的第三代修复师,书画装裱修复传统工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韩滉

韩滉(723—787年),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贵胄和著名画家,官金紫光禄大夫、左仆射同平章事,德宗(李适)朝历任宰相、浙东西两道节度使,封晋国公。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五牛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他的传世名作,造型准确,形态各别,用线粗劲质朴,设色轻淡沉着,具唐代风范,属韩滉真迹无疑。

画心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

全色

即按原作者的绘画风格补全画面缺损的画意并全补复原原画的原貌和色调。在已托好的画心背面刷胶矾水,待贴平后,即可进行补全颜色的工作。

接笔

接补断去的笔路。

青铜器修复

青铜器修复是利用多种工艺技术及物理、化学知识对已损伤的器物进行修整的工作。目的是使器物恢复原貌,以展示其固有的风采,显现其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修复青铜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首先要求我们对原器作细致地观察和了解,必要时还需用仪器检测。要摸清器物的破碎状况、时代特点、腐蚀程度、花纹特征,是否有铭文等等,据此制订出周密的修复方案,然后才可进行整形、补配、焊接、粘接、去锈、作旧等工序。

展子虔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历北齐、北周至隋,隋文帝时受诏出仕,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展子虔以擅长绘画而著名于画史,更以传世之《游春图》而名标百代,成为晋唐间艺术传承之津梁、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后世将其与晋代顾恺之,南朝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为“顾、陆、张、展”,可见其艺术影响力之深广。 展子虔擅长道释、人物、鞍马,尤长于宫殿台阁、山水画的创作。绘画技法承前人之余泽,在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注重对自然的客观表现。“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是当时人对其绘画的评价。从这段记述不难看出,展子虔在绘画创作中注重对真山水的细致观察并赋之于笔墨,处理山水、人物等比例关系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魏、晋以来的绘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实践,这一点在《游春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顾闳中

顾闳中(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0世纪),江南人。南唐后主时画院待诏,擅画人物,与周文矩齐名。

韩熙载

韩熙载(902—970年),字叔言,五代时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世家出身。后唐同光间(923—926年)中过进士,在政治纷乱中父亲被杀,926年,他和史虚白等人一同避难江南,投奔吴国。937年,李昇代吴建立南唐,召韩熙载为秘书郎。太子李璟即位,拜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受到重用。他初入朝时,颇有抱负和政治识见。947年时,后晋石敬塘投降契丹,称“儿皇帝”,割让大批中原领土,他即上疏,建议抓住时机,平定中原,但李璟不纳,坐失良机。不久,陈觉、冯延鲁等“五鬼”弄权,造成福州惨败,韩熙载上书切谏,主张制裁他们,却遭到宋齐丘、冯延鲁等奸佞诬造,被贬官。后来,北周政权建立,北方日益强大,有人却侈言北伐,韩熙载审时度势,提出不可轻举妄动,李璟照旧不纳,结果一战失去江北、淮南十四州,对北周称臣。李煜当朝时,南唐又沦为新建的赵宋王朝附庸,败亡已成定局。李后主又终日饮酒填词,高谈佛理,国势日趋衰微。时为兵部侍郎的韩熙载遂悲观失望,不得不“自汙”以自保,他曾向好友德明和尚倾诉内心苦衷:“中原常虎视于此,一旦真主出,江南弃甲不暇,吾不能为千古笑柄。”(宋·陆游《南唐书》) 韩熙载晚年失意不得志,遂沉缅于酒色,“多好声色,专为夜宴”(明·朱存理《铁网珊瑚》著录《夜宴图》赵昇跋),“放荡嬉戏,不拘名节”(宋·马令《南唐书》“韩熙载传”),“竭其财,致伎乐殆百数,以自汙”(本卷无名人书《韩熙载行实》)。李后主闻其荒纵,遂命顾闳中画《韩熙载夜宴图》加以警告,“既而黜为左庶子,分司南都。尽逐群妓,乃上表乞留。后主复留之阙下。不数日,群妓复集,饮逸如故。月俸至,则为众妓分有,既而日不能给。尝弊衣屦作瞽者,持独弦琴,俾舒雅执板,挽之随房求丐,以给日膳。”(本卷无名人书《韩熙载行实》)后迁中书侍郎,依然故我地放纵,宋开宝三年(970年)卒,享年六十多岁。

三代

指夏、商、周三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