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请进来——兰亭特展与社区文化教育交流互动
走出去,请进来——兰亭特展与社区文化教育交流互动
时间:2011-12-01

        故宫博物院举办“兰亭特展”,羲之书法和兰亭文化在北京的一些社区书法爱好者中成为关注的焦点。宣传教育部以为兰亭特展义务讲解的志愿者资源为依托,策划开展了“故宫兰亭文化进社区”活动。
        11月21日,在朝阳区甘露园社区老年大学同乐书法班由志愿者卫体民老师开讲“兰亭文化与羲之书法临习课”,讲述了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及其“兰亭序”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历程,并亲自示范讲解了兰亭行书的笔法特点、结构特点及布局谋篇等。之后,学员独立完成“兰亭”两字的临摹书写。
        11月24日,全体课程学员参观兰亭特展,继续由卫老师现场讲授 “兰亭文物精品导赏课”。剖析兰亭书法之精,以及兰亭文化影响之深远。从魏晋之风谈到唐太宗对兰亭序的推崇,从乾隆的临摹不辍谈到明清兰亭题材器物的精美,从摹本的异同谈到拓本的丰富……展厅里,卫老师讲的不仅仅是文物,还有文物背后的文化。
        宣教部作为故宫展览与文化的教育普及窗口,从2007年起就已经尝试将有特色的展览带进社区。这次活动是继去年博物馆活动与学校课程联动的再次尝试。该活动有进有出,充分发挥了展览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丰富了展览宣传途径,是受到社区公众欢迎的、值得大力推崇的宣教方式之一。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兰亭序》,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书法遒媚劲健,精美绝伦,为历代楷模。

唐太宗

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代君主, 627至649年在位,在位期间国力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