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零距离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12-08-01
  “妙笔神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书画临摹复制与装裱修复技艺展”已于2012年6月28日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展厅开幕。此次展览与以往不同的是除展品陈列外还增添了演示互动的环节。开展以来,吸引了不少观众来此参观体验,他们当中不乏对传统技艺饱含兴趣的爱好者以及专业从事书画艺术和文物保护的工作者。
  一层展厅的裱画案前,专家们将一张宣纸画心正面朝下铺在案子上,熟练地将蘸有浆水的排笔轻刷于纸面,待画心背面全部刷上浆水后迅速地托上一层宣纸,刷平后,恰好与画面的边缘对齐,随后将其四边上好干浆,双手揭起,贴上墙,干净利落。很多观众被这潇洒的操作所吸引,看着不过瘾也想自己亲手试试,拿起排笔跟随老师们的动作,按照讲解,模仿操作。可是试过后才知道,看似自然而轻松的操作,其实在力度、方向、顺序这些细微处都是很讲究方式方法的,稍有不慎,薄薄的宣纸就会被排笔弄破,即使小心翼翼地完成了画心的托裱,上墙又成了一道关卡,怎么也不能像演示的一样让画面听话平整地贴在墙上。看来专家们操作的每个细节无不是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积累,才可以如此地对装裱技术驾轻就熟。互动过程中还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书画装裱爱好者,在一旁不时地摄像、记录,向专家询问有关装裱的知识。一些外国观众也纷纷用镜头记录下此次不期而遇的参观体验。
  二层的书画临摹复制展区又是另一番景象,纤细的勾线笔自如地行走于光滑的胶版之上,呈现出均匀有力的线条,安静细腻的气氛揉和着墨香,使人们心也随着沉了下来。不少喜欢书画艺术的观众,借此时机拿起笔来感受其特有的魅力,虽然他们当中大多人对临摹书画并不陌生,但注重对原作再现的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其技法要求更为严格,绘制步骤也更为严谨。胶版的平滑远低于纸张的涩度,行笔其上,尤其是勾勒出准确纤细的线条,让体验的观众们深感此项技艺的难度之大,功夫之深。另外,多年临摹的经验让专家们下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史知识和深厚的艺术鉴赏能力。专家在介绍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将临摹中所蕴含的绘画理念也讲给观众。很多在校学习书画专业的学生闻讯赶来向专家们学习交流书画艺术临摹的知识,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有所收获。
  古书画装裱修复与临摹复制技艺据历史记载溯源于魏晋时期,流传至今,其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件工具的运用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技艺的文化内涵。此次展览专门安排的互动活动也是期望在四个半月的展览期间,一方面让观众可以零距离体验传统技艺,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多位专家的现场讲解,为每一位前来观展的观众提供更好的信息与交流平台,从而有效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延禧宫 宣纸 画心

延禧宫

宣纸

原指出出产于唐代宣州地区的纸张。后专指明清时期以青檀树皮及少许稻草为原料制成的纸张。其纸质洁白细腻,不易虫蛀,色泽经久不变,是中国的一种高级书画用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而成,水墨不易渗透,适用于在其上工整细致地描绘和反复上色,常用来画工笔画;生宣则容易渗透水墨,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多用于写意画。

画心

是书画装潢中对书法或绘画作品原件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