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日”北师大附中历史校本课进故宫
“文化遗产日”北师大附中历史校本课进故宫
时间:2011-06-23
   “1987年12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故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11日“文化遗产日”当天,13位来自北师大附中的咨询员正与太和门咨询台的工作人员一道为过往观众提供义务咨询服务,发放“故宫知识答题卡”,宣传有关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这是北师大附中高一学生本学年“故宫系列”校本课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故宫博物院宣教部与该校合作进行的本学年最后一次青少年课外教育活动。
  校本课是目前北京市中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课程之一。与国家统一设置的课程不同,校本课是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校教学安排,由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选修课程。与北师大附中合作的“故宫系列”校本课始于去年12月,是故宫博物院宣教部公众教育组进行青少年教育活动短期项目化运作的一次有益探索。课程分三次进行,与课堂教学同步,贯穿整个学年。第一堂课,校方邀请志愿者老师到学校,分专题有重点地为学生介绍故宫知识;第二堂课,安排学生进入故宫专馆,聆听志愿者老师实地讲解;最后一堂课则选在“文化遗产日”这一天,组织学生在太和门咨询台,为过往观众提供义务咨询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线路引导、展览推介、应急问答等。
  “文化遗产日”当天的咨询活动,是“社会资源服务社会”的公众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对“学校与博物馆双媒联动”教育形式的成果检验。这次活动为与北师大附中长达一个学年的教育项目合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从博物馆宣传教育的角度理解,我们更愿意在前面添加两个动词,那就是“传承”和“共享”。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载体。与学校合作开发主题明确、操作简便的系列化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使青少年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关心与奉献,让美好生活的种子在分享知识与喜悦的过程中生根发芽,开出更加芬芳的花朵。
关键词: 太和门

太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