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张忠培等先生参观我院数字化文化展示项目
李泽厚、张忠培等先生参观我院数字化文化展示项目
李泽厚、张忠培等先生参观我院数字化文化展示项目
时间:2010-07-09
  2010年7月7日,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著名考古学家、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忠培教授、清华大学新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美籍中国文化学者姜斐德女士参观了我院数字化文化展示项目成果。
  贵宾们在故宫博物院数字化应用技术研究所观看了虚拟现实节目《养心殿》。李泽厚先生亲自按动键盘,在虚拟的养心殿内进行了时空漫游。
  随后,贵宾们来到西南崇楼“数字故宫”体验馆参观了我院新近完成的“走进清明上河图”沉浸式数字音画展示实验项目。李泽厚和张忠培先生坐在大屏幕前体验,随着他们的手指在高清晰画屏上划动,画卷慢慢移动,细节逐一展现,生动的风声、水声、鸟鸣、犬吠和马蹄声,以及市井的嘈杂声、画面人物的交谈声不时传来,不觉之中,参观者沉浸到《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北宋都城之中。
  参观结束后,李泽厚、张忠培等先生充分肯定了故宫博物院数字化文化展示项目取得的成绩,首肯了“走进清明上河图”实验项目所体现的博物馆“物证”教育理念。

  (照片中左五为李泽厚先生,左六为张忠培先生,左二为熊澄宇教授,左一为姜斐德女士)

任熊

任熊(1823—1857年),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寓居上海卖画为生。其受父影响,自幼喜爱绘画,曾从民间塾师学画肖像。后赴各地卖画为生,临摹了杭州孤山圣因寺五代贯休的十六罗汉石刻画像等,画艺日益精深,又在浙西名士周闲和宁波姚燮的家里遍临前代名家的书画佳作,逐渐形成自己兼具传统绘画及民间绘画之长、富有创造性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技艺多样,人物、花卉、山水无所不能,工笔、写意兼长。其人物画法学明代画家陈洪绶,线条圆劲,形象夸张,多以历史故事和仕女为题材。其花鸟画工笔重彩与没骨写意兼收并蓄,将民间艺术与文人画的笔墨融为一体,格调清新。所作山水数量不多,但均构思妙异,布局奇巧,笔墨精微,色彩缤纷。他以笔致清逸、画风高古及构思巧妙为画坛所重,与同时代的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又与任薰、任颐、任预并称“海上四任”。

考古学

考古学属于社会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学术委员会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始建于1953年,最初名为“学术工作委员会”,其委员包括故宫博物院以及社会各界文物专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负责故宫博物院的学术与研究工作。这一学术机构作为故宫博物院的“智囊团”,曾对故宫博物院的建设起过很大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停顿了三十多年后,到今年终于又恢复了活动。其在带动我院各项业务工作的蓬勃发展,统筹规划我院的陈列、文保、科研、出版、网站建设等各项业务工作、集中科研力量重点攻坚等方面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养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