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6日,经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签署“第3期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 />
我院与凸版公司签署第3期“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合作协议
我院与凸版公司签署第3期“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合作协议
我院与凸版公司签署第3期“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合作协议
时间:2010-10-12
  2010年9月26日,经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签署“第3期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合作协议。
  协议签订仪式在我院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行。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与凸版公司足立直树会长分别致辞,回顾并肯定前2期合作所取得的成果。随后,双方共同签署了第3期协议,并预祝第3期合作研究圆满成功。
  故宫博物院与凸版的合作已经10年,此间双方合作组建了国内文博界第一个中外合作的研究实体“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并先后推出4部大型虚拟现实作品:《紫禁城·天子的宫殿》、《三大殿》、《养心殿》和《倦勤斋》。这两部作品通过高质量的计算机三维模型,为观众展现了清朝康乾盛世的雄浑、壮丽的皇家宫殿风貌,而且表现了紫禁城规划思想、古建筑木结构搭建过程、彩画绘制工艺等内容。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很好地结合起来。研究所不仅完成了4部虚拟现实作品,还培养出了故宫博物院自己的工作团队。逐渐建立了以我为主的工作模式,积极学习、引进日方先进技术,实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2009年,研究所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逼真地再现了刚刚修复完成的倦勤斋室内装修与陈设,得到世界文物保护基金会的高度评价。现在,利用相关数据制作的倦勤斋作品,已经随“乾隆花园古典家具及内装修设计展”,赴美国巡回展出。不可移动的紫禁城建筑,第一次凭借虚拟现实技术走出了紫禁城,走向大洋彼岸。
  合作协议签署完毕之后,中日双方简要回顾了10年来合作发展历程,并正式发布了刚刚完成的《倦勤斋》虚拟现实作品,以虚拟现实的技术引领来宾同时“走进”狭小的倦勤斋,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仔细欣赏倦勤斋的奢华内檐装修和巨幅通景画贴落,而且还把乾隆皇帝的设计思想和内心世界利用新技术手段表现出来,让倦勤斋的紫藤天顶画和通景画瞬间转化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场景,达到了学术性、教育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我们期待着故宫与凸版的第3期合作研究取得更大的进展,把更精彩的紫禁城呈现给观众。

养心殿

倦勤斋

倦勤斋匾额,乾隆御笔。取“耄期倦于勤”之意,意谓年老厌倦万机,以示此斋为太上皇在花园中的憇息之所。

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

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我院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创办,我国博物馆界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实体,有常设机构和日方常驻工作人员。 研究所位于我院非开放区,总占地面积2000m2,由主机房、演播厅、小展厅、研究室、办公室及附属用房组成。演播厅内安装了美国Sgi公司的ONYX3800超级图形工作站、比利时Barco公司最新型的GALAXY投影机和大型投影幕等高新设备,并设有54个观众席。 成立该研究所,使我院能够借助更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来强化“保护、研究和展示”为主的博物馆基本功能,其工作内容主要为以下4方面: 1.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我院古代建筑的形式、结构、装饰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系统、准确地采集和再现,并以虚拟现实(VR)作品的形式公开展示。 2.推进我院“数字故宫”建设,建立、充实和完善我院古建筑及院藏文物的三维模型数据库。 3.开发古建筑及文物数据采集、保存和展示的多种手段。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装修

古建筑外檐和内檐的门窗、槅扇、隔断、天花等木构件之统称。以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安装在檐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外檐装修”,安装在金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内檐装修”。外檐装修包括槅扇、槛窗、横披、帘架、风门等,内檐装修则是室内的隔断、屏风、落地罩及博古架等。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Virtual Reality),是近年来计算机领域内的一项全新技术。它通过高性能的图型工作站产生逼真的三维仿真场景,再通过投影机将其投影在大型屏幕上,配合音响、交互式控制系统,产生身临其境的视听效果。

贴落

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装潢方法。四边镶绫边,类似于今天的镜心,但不加镜框,而是直接裱糊于墙壁或槅扇。一般尺幅较大,也有学者称之为“纸质壁画”。

通景画

通景画的结构非常巧妙,一般分为四屏一组、六屏一组、八屏一组不等,相互连接为一幅统一的场景,这种构图形式在古代的壁画中很少见。故宫倦勤斋内四壁为170平米的绢本重彩通景画卷所覆盖,系由郎士宁的弟子王幼学等人绘制。全景画在几张大的丝绢上,覆盖于四壁及穹顶,通景画穹顶是串串藤萝,融中西画法为一体,既有西方的透视感,又具中国的写意性,其中心点正位于宝座和戏台的中间,站在这个点仰望周围的藤串,只见满目藤串逐渐向下倾斜,越往下斜度越大,造成了一种奇妙的立体感。

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