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撷芳,造办学堂”——故宫博物院暑期活动抢先报名
“巧手撷芳,造办学堂”——故宫博物院暑期活动抢先报名
时间:2009-06-26
  长长的暑假就要开始了!你有什么新规划、新想法、新去处呢?都说我们是在天子脚下,守着皇城长大的,那么你可曾想过在这个暑假来皇帝的家里做客、赏景、探秘呢?
  故宫博物院“巧手撷芳,造办学堂”又要开始报名啦!
  今年的暑假,这座皇宫博物馆为你和爸爸妈妈精心设计安排了许多丰富、有趣、充满创造力的活动,让你有机会体验宫廷文化、学习历史知识。
  活动根据故宫历史文化特征和相关展览特别设计,面向北京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隆重推出。还犹豫什么,快来报名吧!在这炎炎夏日,来故宫开始一次独具宫廷韵味的博物馆之旅吧!
  活动方式:
  活动分为动手教育活动和主题参观教育活动。动手教育活动每场以30组家庭为限;主题参观活动每场以20组家庭为限。
  注:动手教育活动报名不足15组、主题参观活动报名不足10组的场次将被取消。
  报名条件:
  8—14岁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以家庭为单位报名,每个家庭限一名家长和一名学生。
  活动收费:
  50元/组。
  报名及咨询电话:
  即日起电话预约报名,额满为止。电话:85007420,85007421,85007422,每天上午9:00至11:00,下午1:30至4:00。
  活动简介:
  活动一:梅瓶一枝秀,吟赏玉壶春——布艺堆绣,巧仿瓷瓶
  活动时间:7月14日,7月16日,7月18日
  活动地点:故宫青少年活动中心
  活动内容:瓷器、瓷瓶知识介绍,布艺仿制梅瓶或玉壶春瓶
  中国古代有一种瓶式,人们这样描述它:“小口、短颈、丰肩、敛腹、瓶体修长”,由于瓶口小得只能插下梅花的枝条,因此得了个雅名。你能想象出它的模样,猜出它的名字吗?

  活动二:霓裳彩绘
  活动时间:7月21日,7月23日,7月25日
  活动地点:故宫青少年活动中心
  活动内容:清代宫廷冠服制度知识介绍,参考宫廷服饰纹样绘制环保帆布包。
  一百年前,皇宫里的人都穿什么衣服?皇帝的礼服一共有几件套?作为清朝的统治者,满族人又会在那些宫廷服饰中添加哪些独特的民族元素呢?快来和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再用巧手彩绘一件华丽的衣裳……

  活动三:朝珠DIY
  活动时间:7月28日,7月30日,8月1日
  活动地点:故宫青少年活动中心
  活动内容:了解朝珠的构成、功能、种类等知识,制作一串朝珠模型。
  朝珠是清代帝后大臣在穿朝服时所佩戴的珠串。你知道朝珠是什么样子的吗?一串朝珠有多少颗珠子?这些珠子都是什么材料的?佩戴朝珠又有哪些讲究呢?

  活动四:寻访石鼓
  活动时间:7月29日,7月31日,8月2日
  活动地点:故宫石鼓馆
  活动内容:主题参观——了解石鼓文化,学认石鼓文。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国宝中,有十块看上去不怎么漂亮的大石头,它们虽然没有这座皇宫收藏的其他宝贝灿烂夺目,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宝”!细心看去,这些大石好像都是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像是鼓的形状,上面还刻了好像看得懂又好像不是太明白的字呢!

  活动五:皇帝的新衣
  活动时间:8月4日,8月6日,8月8日
  活动地点:故宫青少年活动中心
  活动内容:清代宫廷服装及配饰知识介绍,为石膏小皇帝或皇后彩绘服饰。
  我们都知道皇帝要穿龙袍,可你知道这龙袍上面有几条龙吗?都在什么位置?皇帝的龙袍是不是都是黄色的呀?皇帝以外的人可不可以穿龙袍呢?你又要为皇帝设计一件怎样的新衣呢?

  活动六:乾隆诗句我来集
  活动时间:8月11日,8月13日,8月15日
  活动地点:故宫青少年活动中心
  活动内容:介绍古体诗、集句诗及乾隆御制诗相关知识,根据集句材料自己创作集句诗,并用软笔或硬笔完成古体诗书法作品。
  初唐诗人骆宾王,从小便能妙语连珠,七岁时就创作了《咏鹅》的佳句。而同是七岁的你,也许只是个对诗词格律一窍不通的小学生……你知道吗?作诗其实也可以是一个超好玩的游戏,想不想借着大清朝乾隆皇帝的威风,也即兴吟咏一首绝句,过把诗人的瘾?

  活动七:青白之间,昙花一现
  活动时间:8月18日,8月20日,8月22日
  活动地点:故宫青少年活动中心
  活动内容:了解青花瓷相关知识,学习如何观赏青花瓷,DIY青花盘。
  都听过周杰伦的《青花瓷》,歌名说的是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因古人将蓝色称作青色,才得了这样一个淡雅的名字。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众多传世青花瓷的精品,它们是不是也像歌词中唱到的那样“自顾自美丽”呢?快来看看吧!

  活动八:瓷片觅踪
  活动时间:8月9日,8月16日,8月23日
  活动地点:故宫陶瓷馆
  活动内容:主题参观——陶瓷知识介绍,探秘游戏。
  你知道陶和瓷有什么区别吗?你想要见识见识中国历朝历代最顶级的陶瓷精品都是什么样子吗?来故宫的陶瓷馆探秘吧!那儿是一个很炫的地方!边做游戏,边学知识,你一定不虚此行!

梅瓶

瓶式之一种,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瓶体修长,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有的附盖。梅瓶为盛酒用具。自宋代开始流行。元代梅瓶除圆形外,尚有八方形。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玉壶春瓶

以“玉壶先春”得名,指造型为撇口、细颈、硕腹、圈足的瓶式。玉壶春瓶以随时代变化而不同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时代特征明显。隋代已经出现。宋代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汝窑、耀州窑、钧窑都有烧制。玉壶春瓶亦有带盖者。与早期相比,明、清景德镇窑制品胎薄体轻,釉色莹润,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诸多品种,非常精美。宋至元代玉壶春瓶用做酒器,明、清时渐变为陈设瓷。

满族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今称满族)。

石鼓

战国时期秦国的遗物,为10块质地为花岗岩的大石头。因石形似鼓,后人称为石鼓。其圆顶呈馒头形,上狭,中间略鼓,平坦光滑,下凹凸不平天然曲折,底部均为人工凿成的平底。10鼓的高低大小各不相同,其中最高者高95厘米,最矮者高60多厘米。

乾隆皇帝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花瓷

唐人对黑色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称谓。唐代工匠为了改变黑釉瓷器的单调色彩,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加以铜、锰、钛、磷酸钙等为原料的釉料,经高温烧制,釉料相互融合、浸润,变化出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彩色斑纹,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产地主要有河南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产品以腰鼓最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古陶瓷研究者,先后在河南省的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发现唐代烧制花瓷的窑址。其制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釉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多产于河南鲁山段店及禹县下白峪和山西交城;一类为黑色、褐色或钧蓝釉色饰以天蓝色彩斑,出产于河南郏县黄道窑和内乡二处。这些窑址出土的标本为我们廓清了唐代花瓷的生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