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建心、臧武云夫妇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刘统勋书法作品
臧建心、臧武云夫妇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刘统勋书法作品
臧建心、臧武云夫妇向故宫博物院捐赠刘统勋书法作品
时间:2007-01-23
  清代重臣刘统勋赫赫有名,他的儿子刘墉(刘罗锅)更是妇孺皆知。山东诸城刘氏一族为清代显赫家族,历朝为官,而尤以刘统勋、刘墉、刘镮之祖孙三公二宰相著称。
  2007年1月23日,刘统勋的书法作品——《行书录唐人句轴》正式入藏我院。它是由刘统勋后人,美籍华人臧建心、臧武云夫妇无偿捐赠的,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受委托接收并带回北京。此幅书法为刘统勋书录中唐大历时期的十才子之一卢纶所作《观袁修侍郎涨新池》五律一首。本幅书:“引水香山近,穿云复绕林。纔闻篱外响,已觉石边深。满处侵苔色,澄来见柳阴。微风明月夜,知有五湖心。”款署:“刘统勋”,钤“刘统勋印”(白文)和“延清”(朱文)二印及引首章“御赐清爱堂”(朱文)。刘统勋虽然不以书法著名,但其书法秉承清代帖学传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加之其曾为清朝一代名相,故其书法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臧建心是刘统勋的后人。其母刘巨全是刘统勋的六世孙女,为中国当代妇女运动的先驱、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员,曾担任过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臧武云原名武云,祖籍山东沂水,早年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中文系,1948年赴台,1976年移居美国休斯顿,赴美后按当地风俗随夫姓称臧武云,在当地经商兼教学,并致力于推广中华文化,曾任长青中文学校董事长、文化座谈会会长兼主持人,为休斯顿当地著名文化人士。
  作为旅居美国30载的海外华人,臧建心、臧武云夫妇始终关心祖国文化遗产事业。这幅书法作品一直被视为传家宝,曾随他们从中国大陆迁居台湾,后来又从台湾带到美国。他们深知历史文物必须予以妥善保护,但这不是一般家庭能够做到的,将之捐赠给祖国的一流博物馆,是他们夫妇及子女共同的心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则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先祖刘统勋做过乾隆皇帝的太子太傅,一生出入紫禁城,最终还是在坐轿子进宫时死在路上的,因此让他的遗墨回到故宫最适合。”
  2006年6月,臧武云女士带着臧建心先生的遗愿来到北京与我院有关部门会面,表达了捐赠的意愿。我院给予热情接待,请她观摩了故宫珍藏的刘统勋书法,并参观了院内的展览。臧女士对于我院对藏品的保护和展示等工作状况表示满意,进一步明确了捐赠的意向。后经双方协商,决定委托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将该文物带回北京。
  2006年11月25日上午,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为臧女士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休斯顿多位文化界名人和各家华文新闻媒体均参加了捐献仪式。当臧武云把珍藏了250年的传家之宝亲手交给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华锦洲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华锦洲总领事高度赞扬了臧建心、臧武云夫妇热爱家乡,关心祖国,爱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尚情怀,并代表我院向其颁发了捐赠证书。臧女士介绍了刘统勋的生平政绩及捐赠的过程,强调了刘统勋一生不为“黄金屋”、“颜如玉”的精神境界,并为文物能够得到妥善保护感到高兴。
  在我院捐赠者名单中有众多的海外华人,他们身在海外,但心系祖国,关心祖国的文化遗产事业,他们无私奉献的意识与责任,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臧建心、臧武云夫妇的仁心义举再次体现了这一点,他们的名字也将登上我院为褒扬捐赠者而专门设立的景仁榜。

刘墉

刘墉(1720—1804年,又作1719—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安。《清史稿》有传。工书法,初学赵孟頫、后法魏晋,乃自成家。清张维屏《松轩随笔》评其书云:“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超然独出。”康有为认为刘墉书法“力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刘墉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大家”。

刘统勋

刘统勋(1699—1773年),字延清,山东诸城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乾隆时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先后主管刑部、工部、吏部、礼部、兵部事务,乾隆敕修《四库全书》,担任正总裁。其为官清正廉洁,秉性耿直,“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卒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谥“文正”。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地经

提花织物无花部分称为地子,织作地子的经线即为地经。

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