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书画”讲座在北师大举办
“紫禁城的书画”讲座在北师大举办
时间:2007-11-02
  2007年11月2日(周五)晚8时,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研究馆员金运昌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四112举办了“紫禁城的书画”专题讲座,这也是“永远的故宫”系列讲座2007年秋季的第三讲。
  金运昌先生是清代蒙古正蓝旗后裔,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多年从事古代汉语与书法艺术的教育工作。1997年调故宫博物院,专职从事古代书画、碑帖的鉴藏研究工作。
  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数量居全国各博物馆之首,几乎囊括了中国书画发展各历史时期的名家名品。在讲座中,金运昌先生从清代之前的皇家书画的收藏概况讲到清代康、雍、乾三帝的文化理念和书画收藏实践,又向大家介绍了集千年书画经典之大成的书画著录《秘殿珠林》与《石渠宝笈》,详细描述了清内府书画的散佚经过,评价了两岸故宫博物院的书画藏品现状。精彩的讲座内容使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在紫禁城的书画中进行了一次历史的漫游。
  讲座后,同学们继续与金先生讨论着相关的问题,并表示会持续关注“永远的故宫”系列讲座,希望明年春季的讲座还能够在北师大举办。
关键词: 石渠 内府 石渠宝笈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