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淼院长向北大学生讲述故宫与“故宫学”
郑欣淼院长向北大学生讲述故宫与“故宫学”
时间:2006-04-08
  4月8日下午,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北京大学校内的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为300余名北大师生作了题为“故宫与故宫学”的学术讲座。
  作为“永远的故宫”系列讲座的首场,这次活动受到了北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它既是实现博物馆宣传文化、推广文化职能的良好途径,又满足了学生们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正如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在欢迎词中所述:“通过这次活动,北大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进而形成‘以热爱祖国为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质”。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郑院长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紫禁城为焦点,借助播放Powerpoint的辅助手段,展示了紫禁城与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历程的历史细节、文物典藏的铭心绝品以及故宫学的内涵与部分研究成果,并回答了在场学生的提问。很多学生有备而来,在讲座前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一直对故宫(尤其是故宫修缮工程)保持着关注态度。郑院长对这些提问都给予认真解答。
  在会上,双方互赠礼物。故宫博物院送给北大的纪念品中包括一幅北宋赵昌绘制的《写生蛱蝶图卷》(复制品)——原画身世坎坷,收藏经历曲折,在故宫这一类藏品中极具代表性,借此说明故宫博物院藏品的来之不易与谨慎保管的重要性。
  郑院长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大学的深厚渊源:“五四”时期一批北大学者与学生加入到清宫文物点查与博物院的筹备工作中来,不少人成为了业务骨干,并在学术研究上带来新风气。现在,故宫博物院与北大合办刊物《明清论丛》,双方学者友好往来,目前有27名北大毕业生(包括15名研究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
  “永远的故宫”系列讲座将陆续在北京各高校举办,计划每年按季度举办4次讲座,邀请故宫博物院专家学者以故宫学、故宫知识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大学生系统介绍故宫博物院。今年讲座的主题为“紫禁城的建筑”。
关键词: 赵昌

赵昌

赵昌(?—约1016年),字昌之,广汉(今属四川省)人,一作剑南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以擅绘闻名。他长于写生,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在师法滕昌祐笔轻色艳的基础上注重对景写生。范镇《东斋记事》记:赵昌“每晨露下时,绕槛谛玩,手中调彩色写之”。因此,又自号“写生赵昌”。其画敷色平滑,明润匀薄,与当时盛行的重彩厚色相异,有“作折枝有生意,傅色尤造其妙”(夏文彦《图绘宝鉴》)之誉。其大部分作品经宋徽宗多方征集收录于内府中。《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154件,表现题材均为常见的花果虫蝶,如牡丹、芙蓉、山茶、杏、柿、蛱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