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和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为共同保护倦勤斋举行新闻发布会
我院和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为共同保护倦勤斋举行新闻发布会
我院和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为共同保护倦勤斋举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04-05-18
  2004年5月18日,故宫博物院与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MF)在故宫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共同保护故宫倦勤斋,此举标志着双方在文物保护信息和技术交流方面开始进行长期合作。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总裁波尼布汗,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副院长晋宏逵,以及基金会代表和中外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倦勤斋位于乾隆花园最北端,豪华的室内装潢反映了乾隆时期的精湛技艺。但由于年久失修,许多珍品和精美装饰破损严重,急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为该项目筹集了大量资金,许多爱好中国文化的美国民众和团体慷慨解囊相助。为工程捐款的组织和个人包括:布朗基金会、福利曼基金会、提佛尼基金会、彼德·基莫曼夫妇等。故宫与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合作保护紫禁城中的重要建筑物,这一关系建立在以信息和技术交流为主的长期合作上。保护倦勤斋工程中遇到的挑战不仅是如何复制建筑材料,使之在外型和使用上忠实于原物,而且还要对已失传的工艺技巧、原有材料,如玉器、绢、竹丝镶嵌等进行研究,提出复制方案。对于倦勤斋的合作保护,将为紫禁城未来的保护项目提供宝贵的经验。
  保护工程预计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前竣工。
关键词: 倦勤斋 镶嵌

倦勤斋

倦勤斋匾额,乾隆御笔。取“耄期倦于勤”之意,意谓年老厌倦万机,以示此斋为太上皇在花园中的憇息之所。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